马上要中考了,大家给点课外文言文的翻译复习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翻译: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拙表现在他不知变通,之知道随着树阴而移动席子,却不知到外界的条件已经有所变化啦。就像刻舟求剑的那个人一样,只有一点点小聪明。而不知道变换头脑。
注释 1.逃暑:避暑,乘凉。 2.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3.徙(xǐ):移动 4.衽(rèn):卧席 5.以:为了,目的是。 6.及:等到 7.反:通“返”,返回。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①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②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③反--同“返”。④濡(rú)--沾湿。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①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②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③反——同“返”。④濡(rú)——沾湿。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郑人逃暑译文?
如果您指的是将陋室铭中的“郑人逃暑”段落进行翻译的话,译文可能如下: "A Zheng person escapes the summer heat." 请注意。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 者;之人的意思。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郑人逃署》有个郑国人很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了全身。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有者说是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解开衣服想要睡觉,月光从门口照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仿佛有)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郑人逃暑,文言文和译文?
翻译: 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郑人逃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郑人逃暑,文言文和译文 原文 郑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3]衽[4]以[5]从阴。及[6]至[7]暮[8],反[9]席[10]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11]阴,而患露[12]之濡[13]于身。
文言文《郑人避暑》译文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②。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③,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④。其阴逾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苻子》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①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
文言文阅读——《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èn):卧席。
郑人逃暑文言文翻译
郑人逃暑文言文翻译如下:
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随着太阳的移动树的影子也移动,他就挪动自己的卧席跟着树的阴影。等到了黄昏时分,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等到树影随着月亮移动时,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字的注释:1. 逃暑:避暑,乘凉。2. 孤林:独立的一棵树。3. 徙(xǐ):迁移,移动。4. 衽(rèn):卧席。5. 以:(用)来。6. 及:等到。7. 至:到了。8. 暮:黄昏。9. 席:睡。10. 于:在。11. 从:跟从。12. 露:露水。13. 濡(rú):沾湿。14. 逾:(通假字,通:“愈”),更加。15. 去:离开。
评价:
郑人逃暑告诉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而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看待并解决新的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要懂得融会贯通。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