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这句话的完整句子,这是出自哪里的
出自于战国乐正克的《学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问题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里的“是”字: 古义是:此、这,是一个代词。 今义是:表示判断,与“非”反义。
”这句话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其原文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表明,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如同《兑命》中所说:“教人也是自我学习的一部分。
《教学相长》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
《虽有嘉肴》全文翻译
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下一句:教然后知困。原文:《虽有嘉肴》【作者】戴圣(相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翻译。
翻译:因此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德行不足,教书育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知道自己德行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奋勉。出自《学记》,原文如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看了你这个问题,不由勾起了我的记忆。1982年,我考中央电大汉语言专业的时候,其中的一道试题就是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所以至今仍难忘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是: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出处】《礼记·学记》——西汉·戴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案: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导他人后才能知道理解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理解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通达。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翻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是: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出处】《礼记·学记》——西汉·戴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扩展资料
1、《礼记·学记》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说明的道理是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
2、《礼记·学记》作者介绍
戴圣,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著作有《礼记》。《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