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的十大名臣?
一是完颜宗望,金国名将,就是在他的指挥下灭亡了北宋。 二是完颜宗翰,金国名臣,宗室大臣,足智多谋。 三是完颜宗弼,阿骨打第四子,小说金兀术说得是他。
1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都说“南宋出将、北宋出相”。北宋的四大名相指的是赵普、寇准、司马光、王安石。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供参考。1.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8月14日),字则平。幽州蓟州(今天津蓟州)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
王安石,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便是出自王安石的提议,王安石的变法很有成效的提高了北宋的经济水平,更是满足了国家建设一切需求。
报告:历史上有哪些名相?师友补充完整?
中国古代是个人杰辈出的时代,上下五千年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层出不穷。
大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东京汴梁皇宫。 宋真宗召集大臣寇准、毕士安、王钦若、陈尧叟等商议大事。
寇准是流芳百世的北宋名相,但下场结局非常凄惨,辅助两位皇帝身居高位,晚年却被贬谪至雷州,连容身之所都没有,幸亏当地百姓帮助才勉强有了容身之地。
中国的“有典故的名相”指的是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被广泛传颂的名相。
北宋时期的名相都有谁
刘挚、王安石,寇准、韩琦、司马光、赵普、李沆、陈恕、富弼、吕端、文彦博、吕蒙正、曾公亮、毕士安、曹利用、李昉、王曾、韩瑜……应该还有,想不起来了。
名相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唐朝有很多年名相,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姚崇、宋璟等,宋朝有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明朝取消了宰相制度,内阁首辅也就相当于宰相。
泉州的大人物还是比较多的。菲律宾的多位总统还有菲律宾首富施至成,祖籍都是福建泉州的。从古至今,泉州也有一些很出名的人物。
中国历史十大宰相(丞相)
回有两个版本其一:才高齐天 谋深如海——秦朝名相李斯 功冠群臣 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奇谋善变 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道破天下事 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房玄龄 瓦岗军师 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 熙宁变法 争议不休——北宋名相王安石 欲得天下好 莫如召寇老——北宋名相寇准 。
北宋四大名相:王安石、寇准、赵普、司马光。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寇准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由于赵匡胤的北宋是通过陈桥兵变得来的,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必须削减地方和朝中大臣的权力。
太祖时期,名相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先后官拜宰相之任。 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深得太祖、太宗的信任,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计策就是出自于赵普之手。
王旦、赵元俨、呼延赞、杨延昭、曹彬、寇准、范仲淹、吕蒙正、吕夷简、文彦博。王旦是真宗时名相,仁爱大度。元俨是太宗的第八个儿子,事迹在仁宗朝。呼延家世代名将。杨家将是百姓心中的战神。曹彬是北宋统一战争中担任主要将领,孙女是仁宗的皇后。
北宋四大名相
北宋四大名相:
1、赵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赵普早年曾被后周永兴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后成为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的幕僚。显德七年(960年),策划发动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升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
2、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4、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