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天一阁(《文化苦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50字以内)?)

admin 古文典籍 17

风雨天一阁摘抄加赏析?

或者倒... 2.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过来说,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没有这种东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

《风雨天一阁》是秋雨先生的著作《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总共分为八个部分,层层分明,每个部分分别讲述的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故事,看似没有关联却又关系紧密。

        最近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对其中的《风雨天一阁》印象颇深。      天一阁是一座藏书楼,由范钦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就有说法:‘’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

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揭示了天一阁对作者而言的特殊阻隔,尽管身为读书人,它却始终未能亲临。直到1990年,作者在宁波讲课后才得以在风雨中与文化局副局长裴明海先生一同踏入这个文化奇迹。

沙原隐泉 柳侯祠 白莲洞 都江堰 三峡 洞庭一角 1庐山 1贵池傩 1青云谱随想 1白发苏州 1江南小镇 1寂寞天柱山 1风雨。

《风雨天一阁》是余秋雨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文化苦旅》之中。作者于风雨天中游览天一阁后所做 千古绝响:嵇康死前弹广陵散成绝响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余秋雨景点推荐?

宁波天一阁 “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余秋雨在其作品《风雨天一阁》中这样评价宁波的天一阁。

柳侯祠 27 白莲洞 34 都江堰 4l 三峡 48 洞庭一角 56 庐山 64 贵池傩 74 青云谱随想 82 白发苏州 9l 江南小镇 99 寂寞天柱山 116 风雨天一阁 。

文中说:天一阁只是一个藏书楼,但他实际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4.于是作者便思考了华夏文明,接着便思考了藏书,希望能留住中国文化,由此便提出了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5.讲述了范氏家族同天一阁的风风雨雨。

百年风雨,一阁书香。 走进南博,快乐你我。 走进江汉关,感知大武汉。 致美南博,乐活南博。 天下古书,一阁博藏。

《文化苦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50字以内)?

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是啊,现在大批到宁波作几日游的普通上海市民回来都在大谈天一阁,而我这个经常钻研天一阁藏本重印书籍、对天一阁的变迁历史相当熟悉的人却从未进过阁,实在说不过去。直到1990年8月我再一次到宁波讲课,终于在讲完的那一天支支吾吾地向主人提出了这个要求。

看了余秋雨先生的《风雨天一阁》,使我们可以注意到中国文化中有这样一个领域,和这样一个学科的分支.可以说“天一阁”这个地方,是中国藏书史上绝对不能回避的一个很重要的书楼. 它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藏书楼,它凝聚了中国封建社会图书收藏、流传的基本特点.天一阁的故事,天一阁的风风雨雨。

《风雨天一阁》这篇散文是 余秋雨先生在他1991年出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它甚至出现在几乎所有的中文网站或杂志上,从而也就顺理成章的入选中学语文名篇了。《风雨天一阁》的文化视角《风雨天一阁》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唯一涉及中国藏书文化的散文。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范文1 在头放假,我就已经在网上预订了余秋雨先生的几部书,分别是《文化苦旅》、《借我一生》、《行者无疆》,书来得很快,于是,在放假的头几天里,我一直在埋头阅读余秋雨先生的这几部著作。 读到今天,觉得《风雨天一阁》,写得确实不错,给我印象尤深。

天一阁及其主人百年沧桑非常辛苦。 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 其实漂泊异地的人都挺不容易的,因为这样的生活大多不易而又无法诉说,这是一种冷暖自知的生活状态。

读余秋雨《风雨天一阁》有感

        最近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对其中的《风雨天一阁》印象颇深。

      天一阁是一座藏书楼,由范钦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就有说法:‘’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文明的传承是多么得不易,中华民族作为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又顺理成章地创造了纸和印刷术,但纷乱的战争让多少藏书毁于战火,延缓了我们文明地深入发展。明代人范钦用超越时间的意志力去搜集藏书,他的后代又代代传承,立下了严格的借阅制度,天一阁得以存至清代。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编纂之时,天一阁进呈多种书目,至此天一阁也完成了它的最高使命和,故去多年的范钦也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事盛极而衰,天一阁走到近代,开始有窃贼光顾,有偷走论斤卖给造纸作坊的,有卖给上海的书铺的。天一阁命名的原因是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火,范钦防得了水,却没防住急功近利的窃贼,天一阁近乎一半的书被偷走了,渐渐出现在上海的书铺里。这部分书籍尽管被张元济先生拨巨款抢救,但终究又全部焚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炸弹之下。我们痛恨去天一塔偷书的窃贼,也痛恨践踏我们民族尊严毁坏我们文明的日寇,但更痛恨当时腐朽无能苟延残喘的统治阶层。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天一阁也主要作为一种古老文化的象征而存在了。  让我们感谢历史长河中象范钦、张元济这样的文明传承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