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称谓有哪些
谢灵运,东晋诗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世称 谢康乐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世说新语关于谢道韫的记载如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灵运: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谢灵运被称为山水诗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谢康乐集》、《登池上楼》、《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 而陶渊明则是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谢灵运是中国旅游行业的祖师爷吗?
谢灵运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个职业旅行者,也是山水诗歌鼻祖。 谢灵运( 385 - 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最初为谢氏家族。
(385~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太康)人。生于晋武帝太元十年。灵运自幼聪明好学,18岁袭封康乐公爵位,世称为“谢康乐”。谢灵运少年时即博览群书,青年时即工书画,擅诗文,“文章美,江左莫逮”,与当时著名文学家颜延之齐名。
陶渊明在前,年长谢灵运约20岁。 二人可以说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都生活在东晋后期至南朝初期。陶渊明生卒年代约在365~427年,谢灵运生卒年代约在385年~433年。
谢灵运,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被誉为“文学大师”。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谢灵运的生平 谢灵运于1923年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文化人,崇尚自由思想,这对谢灵运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谢灵运自幼聪明好学,爱好文学。
“八斗之才”。因为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字子建,生前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
南朝诗人()被称为“谢客儿”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他幼时被寄养在外人家里,族人名之为“客儿”,世称“谢客”。他祖父是东晋名将、康乐公谢玄,母刘氏是书法家王献之的甥女。谢灵运18岁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其诗大多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描摹细致,见解独到,开山水诗之先河。
陶渊明和谢灵运合称“陶谢”,两个人之所以被相提并论,主要是因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而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两个人的成就都很大。
谢朓,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南朝齐著名诗人。
谢灵运,东晋诗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曹植被称为什么之才?
曹植被称为八斗之才。 这是南北朝时,南朝宋的文学家谢灵运对曹植的夸奖,称其为八斗之才。
关于“小谢”这一称呼,可能是后人为了与另一著名诗人陶渊明相区别而给予的昵称。陶渊明被誉为“大谢”,因此后人将谢灵运称为“小谢”,以表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谢灵运的影响 谢灵运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山水诗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借鉴。
您好,“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兼通史学,擅长书法,翻译佛经,并奉诏撰写《晋书》,辑有《谢康乐集》。
许多人认为,李白正是受到谢灵运的影响才如此桀骜,毕竟谢灵运可是被人称为"作死大王"的狂士。东晋太元十年(385),谢灵运生于会稽郡始宁县,也就是今天浙江绍兴的上虞区一带。谢灵运的出身十分不凡,因为他的祖籍乃是陈郡阳夏县,也就是说,他是顶级门阀"陈郡谢氏"的族人。
谢灵运的简介 和王羲之的关系
王羲之是谢灵运的太姥爷。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旅行家。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义熙十一年(416年),转中书侍郎。义熙十四年(419年),刘裕在彭城建宋国,谢灵运任宋国黄门侍郎。420年,刘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爵位由公降为侯,任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少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
因二人诗歌风格近似,皆注重辞藻,时人遂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惠连为小谢。谢灵运: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幼寄养于外,因名客儿,人称谢客。晋时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谢惠连: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十岁能文,深受族兄谢灵运知赏。
郗 鉴,字道徽,古山阳金乡人。晋书载: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孺雅著名,不应州命。
小谢的称呼来源 关于“小谢”这一称呼,可能是后人为了与另一著名诗人陶渊明相区别而给予的昵称。陶渊明被誉为“大谢”,因此后人将谢灵运称为“小谢”,以表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谢灵运的影响 谢灵运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南谢家”通常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氏家族,尤其是谢安及其后代。
陶渊明与谢灵运被后人和称为什么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
《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