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俯《春游湖》讲解、赏析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春游湖》;【作者】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 〔宋代〕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渡 一作:度)译文 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蘸水开放。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缓缓驶出。注释 湖:指杭州西湖 夹岸:两岸。
徐俯《春游湖》原文: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翻译: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1.蘸水开:湖中水满,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是蘸着水开放。 2.断桥:被水淹没的桥。 [译文] 诗中描写的是春天游湖时的情景。
如何赏析徐俯的《春游湖》中的"蘸" ?
春 游 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译文】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晚年的徐俯,在诗歌创作中力求创新,诗风趋向平实自然,清新淡雅,别具一格。歌咏德兴故园的《春游湖》(一名《新营市》)是徐俯晚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七言绝句以明快的风格、富有动感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雨后山乡春景图。诗云:“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水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
春游湖 作者:宋代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译文: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蘸水开放。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缓缓驶出。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
春游湖 徐俯 系列:古诗三百首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夹岸:两岸。蘸水:碰到了湖水。 断桥:把桥面淹没了。 度:与「渡」同意通用。 译文 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
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水是什么意?
蘸水:贴着水面开放。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 出自:《春游湖》。作者:徐俯朝代:宋: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游湖》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意思:双飞的燕子什么时候飞回?岸边绽放的桃花紧贴着湖面。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只好乘小舟摆渡到对岸的柳阴下。
燕子、桃花、春雨、断桥、小舟、柳阴。古诗《春游湖》原文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
《春游湖》中并没有描写比喻的诗句,第二句“夹岸桃花蘸水开”中“蘸”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
春游湖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雨后什么的情景?
《春游湖》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雨后游湖的情景。《春游湖》是宋代诗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
原文: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译文: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作者简介:
徐俯(1075-1141),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由洪都分宁迁居德兴天门村,是“江西诗派”的代表。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年),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
春游湖
徐俯 〔宋代〕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译文
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蘸水开放。
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缓缓驶出。
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著名。由桥断而见水涨,由舟小而见湖宽。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特点:一是写景在秀丽之外须有幽淡之致。桃花开、燕双飞,固然明媚,但无断桥,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已全然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