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评价菜根谭(尽量远离垃圾人)

你留下的回忆渐行渐远 名人名言 17

尽量远离垃圾人

曾国藩却处处隐忍,不多言、不漏破绽,对方始终抓不住机会。对于见不得你好的垃圾人,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观点,不要轻易告诉他自己的好恶,更不要与他有利益往来。与他保持疏而不远的距离即可。见面点头,私下不深交。

曾国藩夜里拿出来细细地观看后,退还给县令,说:“人世间尤物,从来不妄取。”  人仅有守好自身的良知,上不辜负天、下无愧地,才可以坦坦荡荡应对天地鬼神。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曾国藩初出茅庐时,屡遇挫折,最后从中悟出了官场生存之道,那就是“耐”字,并且总结了耐冷、耐苦、耐劳、耐闲“四耐”要诀。

是的。 《菜根谭》有个故事:晚清重臣曾国藩麾下有个叫塔奇布的将领。塔奇布本人并不善于打仗,却是个诚实的人,朴实而有士气,符合曾国藩选人只标准。

功崇惟志业业广惟勤主要是指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终究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菜根谭》有云,“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一个人的追求若没有高度,就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像在灰尘中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脚一样。

是提高个人修养的两个方面,侧重点不同。菜根谭更侧重于与人打交道,曾国藩更侧重于个人奋斗。

《菜根谭》中讲:“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要太过计较,面对小人不理会,对于是非对错不要过多去埋怨,这样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换做对方立场看,也是一种“与人为善”,减少不必要麻烦的一种方式。

了凡四训、菜根谭、曾国藩家书 了凡四训、菜根谭、曾国藩家书

人生的弱点,孙子兵法,选集,跨过鸭绿江,人过50健康必读书,最好的告别,鬼谷子全书,狼道,曾国潘系列全集,菜根谭,智囊等。

不记人小过不念旧恶是谁说的?

不记人小过不念旧恶是曾国潘说的,《菜根谭》有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又云:“量宽福厚,器禄薄。

物来顺应:物来顺应,物去则消。《菜根谭》曰: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不回避:有事别怕事,事来了别恐惧,别懈怠,要积极面对,及时回应,就事论事,把事尽量办好。

曾国藩的《挺经》,清人笔记,论语, 《人生论》,《蒙田随笔集》、《菜根谭》、《幽梦影》、《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人性的弱点》 《活着》。

如果真的想要一本一本看,建议先看曾国藩,菜根谭都是道理,曾国藩的一般都带点事例,因为是家书和日记居多,看起来有点意思。其实学书不用分什么先后,可以并行的。

但正所谓: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真正知心的朋友并不那么好找。不过,不得不承认,人生中能有几个好朋友对人生的助益很大,正如曾国藩所说: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虽然每个人交朋友的标准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家都不想与损友为伍,说白了,就是不想交到小人。

《菜根谭》、《曾国藩家书》、《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我不是教你诈》都是很好的!看了之后你就明白了世间百态。人情世故。

曾国藩的书和菜根谭,从哪本先读?

这两本书,都充满着人生阅历和智慧,菜根谭的较为易懂,曾国藩的带点事例,如果讲实用,还是先学菜根谭吧。

《修真界讲的是人情世故》 作者:屎娃 玄幻奇幻 小说简介 他甚至记得前世的小时候。 别人踢的是足球,他却只能踢易拉罐。 别人放的是风筝,他却只能放塑料袋。

而在《菜根谭》中,也提到四种 伪善 者的特质,每一样都是善念德行中的凶器,义理道路上的刺芒,最容易被夹带裹挟,也最难以拔掉清除。必须把这些糟粕彻底清除,并斩断任何让它们萌芽的任何机会,才能真正显现出一个人的善良本性。那么一个伪善的人,究竟有哪4个特征呢?

就像曾国藩一样,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避免自己深陷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以理智的状态去审视自身,为自己避开祸患,保全自身。

曾国藩的必杀技:识人快准狠

人到中年,拼的不是努力,而是拼运。周易和八字就是运。曾国藩一辈子五次学周易,是一个周易专家。

周易是儒家经典里唯一既有人生哲学,又有宇宙规律的书。儒家士大夫,尤其程朱理学家必须学周易,它在经典体系里地位也最高。

周易是研究变化的学问,它是一套研究不确定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一般的哲学书里都不会有。

换在个体也是,事业越是做大,不确定性就越高,个人能决定的也越少。

对此,曾国藩坚持的原则是:抱残守缺。就是说要时刻保持克制,不要做到圆满。

物极必反,一旦圆满,各方面要素就会走下坡路。反倒是逼着自己处于逆境,很多要素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个态势很重要。

相面这个学问,在古代神秘理论里属于一个奇葩。

但你要是说“相面”不靠谱,可它在世界各国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包括现在市面上很多美国FBI识人之法,其本质也是在推相面术。

比如说,有个意大利的犯罪学家,叫切萨雷·洛姆布罗索。他就提出了一个犯罪类型学说,说高颧骨,窄鼻梁,招风耳,汗毛淡的人是罪犯的特征。

曾国藩二次出山之后,就是用这个方法:快速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然后择优任用,一时间各路英雄纷纷投奔在曾国藩门下。

曾国藩这个心法,用在我们今天尤其适合。

现代社会,伴随着大城市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比之前更复杂了。但协作关系复杂了之后,信息差就比熟人社会大,投机取巧的人也多了。

跟对人鸡犬升天,跟错人耽误十年。在这个时代快速识别出一个人到底靠谱与否,已不光是职场必备技能了,说是基本生存技能也不为过。

李源老师结合《冰鉴》和曾国藩的言行,究竟如何能快速识别一个人。

1、看静态不如看动态

用《冰鉴》里的话说:容貌是骨相的补充,神态可以补充二者之不足。要把骨相、外貌和精神三者结合在一起才好。相貌如命,气色如运。相貌决定长久,精神气色可以决定一时之吉凶。

精神状态也分两种,恒态和时态。所谓恒态就是这个人老是这样,一直都是这样。时态,就是微表情。

2、精神在眼睛

判断一个人,初次见面,重点是看情态,主要就是体现在眼睛上,一个人的精神好坏全在眼神。

《冰鉴》其实大量的篇幅都在讲内心,比如说声音:1.支支吾吾是心虚的表现,2.声音清脆节奏分明是坦然的表现。3.卑鄙乖张的人说话怪里怪气。

3、五官是进化理性

相面关于头部的理论分三个层次:头型是一种,脸型是一种,五官搭配又是一种。

其实我们普通人看一个人,尤其是看异性,基本上都看得出好看不好看来。其实这背后不是什么审美,而一种进化理性。

人有潜意识,它不仅是后天习得,还有一部分是进化刻在我们思维深处的。

4、微表情

其实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用刻意去学微表情,因为这就是进化理性,不用学,我们基因里面自带的。

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做到:柔和而不逢迎,狂放而不无理取闹,懒散但能坦诚纯朴,圆滑但强梁能干。不管你是什么性格,都有两面,掌握积极的一面就好。

曾国藩在《冰鉴》里提出过一个“三不可”理论,这个堪称是他识人的总心法。

所谓“三不可”就是:有那些人不可交往,哪些人不可合作,哪些人不可推心置腹。

1.不可交之人有两种:一是正谈话时目光转向其他地方,这种人没有诚意;二是别人正在欢乐,他却独自在那默然冷笑,这种人寡情。

2.不可合作之人也有两种:一是对别人的意见一概赞赏,这种人没有定见;二是未见其人,先在背后开始诽谤,这种人不负责任。

3.不可推心置腹之人也有两类:一是遇事不置可否,临到决断犹豫不决这种人优柔寡断;二是遇到小事就大动感情,伤心流泪,这种人缺乏自制力。

曾国藩说,人才分两种,一种人有官气,一种人有乡气。这里面藏着曾国藩识人的终极心法。

官气多的人说话做事都很得体,但喜欢论资格、讲辈分,办事不能做到惊世骇俗,在危难之际尤其不可靠。陈启迈、骆秉章、倭仁就都属于这种人。

乡气多的人“鼠目寸光,”喜欢逞才能,喜欢弄新花样。但他们有一点好,做事能身体力行,冲锋陷阵,是军中的中流砥柱。左宗棠、塔齐布、罗泽南,尤其是曾国荃就属于这种人。

当然,想要做到能快速识人,光靠理论也不一定行,还是得学会积累大数据,多观察、多总结。

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灵魂有乡气”的人,他们基本上都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在一个行业做了很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做十几二十年,可能就是个职场老油子了。

第二:聊事都是基于自己经验的判断,不胡说八道,尤其是不能拿别人的成果说成是自己的。

第三:不论资排辈,只看能独立做成的事到什么程度,主要体现在营收数据而不是规模。说白了,不看名片,不看企业计划书,只看他自己曾经独立创造过多少价值。

做实事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那些光鲜的外表,出入各种聚会场所的人,其实很空虚。

遇到灵魂有乡气的人,我们要尊重,多交往,最好大浪淘沙之后,自己的朋友里全是这样的人。

一辈子交上几位“灵魂有乡气”的人,足矣!

标签: 曾国藩 乡气 冰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