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生平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 陶渊明所生活的晋朝的环境,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朝堂之上的环境,说一句淤泥毫不为过,从个人能力来看。
陶渊明生平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刘宋初杰出的诗人。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成年后,他担任过官职,但由于不满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场腐败,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起源于董奉 字君异,是福建侯官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
是的。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被认为是他的自况。 《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
陶渊明生平简介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小名淳于,自号牧庐山人,今江苏泰州人。陶渊明是中国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农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于世。陶渊明出身于贵族家庭,但并不喜欢从政,他曾辗转于仕途之间,但最终选择隐居田园,过起了田园诗人的生活。
回陶渊明(365—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首次将大量的农家生活和劳动写人诗歌,扩大了诗的创作内容。在陶渊明笔下,田园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 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义熙元年(405)陶渊明 四十一岁,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的生平是?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田园诗人。他幼年失去父亲,家道中落。由于社会动荡,早年一直没有出仕,后为贫穷所迫,陆续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官。为官期间,尔虞我诈的官场使他认识到社会现实的黑暗,终于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385),陶渊明三十四岁。陶渊明娶继室。 是年谢安去世,司马道子、王国宝掌握朝政大权。 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丙戍(386),陶渊明三十五岁。 长子陶俨出生。 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388),陶渊明三十七岁。 次子陶俟出生。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己丑(389),陶渊明三十八岁。 三子陶份、四子陶佚出生。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人格魅力是什么
回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他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居家读书时期 这一时期从陶渊明出生到29岁。此间他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居家读书。�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祖陶侃以军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但因早年孤贫,被讥骂为“小人”和“溪狗”(见《晋书·陶侃传》),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的人。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
无人能及。他的诗词,他的著作都是激励人民,赞扬人民,关心人民。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你对他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的生平故事 篇1 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陶渊明的生平年表,大事记。配合相应时期作品,名诗句,名言等。
陶渊明题跋版画像
[4]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词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词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词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说来,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饮酒诗
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像
[5]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不大。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认为其诗“其源出于应璩”。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文选》收录陶渊明的诗文十余首,是作品被收录较多的作者。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五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卷名 作品 卷名 作品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 卷之二 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
《时运并序》
《荣木并序》
《赠长沙公族祖并序》
《酬丁柴桑》 《九日闲居并序》
《答庞参军并序》 《归园田居五首》
《劝农》 《游斜川》
《命子》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归鸟》 《乞食》
卷之三 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口》 《答庞参军并序》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连雨独饮》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移居二首》
《还旧居》 《和刘柴桑》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酬刘柴桑》
《己酉岁九月九日》 《和郭主簿二首》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于王抚军座送客》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与殷晋安别并序》
饮酒二十首并序 《赠羊长史并序》
《止酒》 《岁暮和张常侍》
《述酒》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责子》 《悲从弟仲德》
《有会而作》 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
《腊日》 《杂诗十二首》
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 《咏贫士七首》
《闲情赋》 《咏二疏》
《归去来兮辞》 《咏三良》
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 《咏荆轲》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读《山海经》十三首
五柳先生传 拟挽歌辞三首
扇上画赞 联句
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从弟敬远文
自祭文
饮酒(其五)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杂诗八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