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
赏析】: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将前两句的沉郁转而为豪放,这一句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刘禹锡在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应召回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深层含义是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恨不平的诗句是什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一首经典诗作。此诗也是刘禹锡为了回赠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而作。
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作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答案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找出这首诗歌中用具体形象阐述道理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其中,用具体形象阐述道理的句子是:“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作者:唐刘禹锡 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先回顾了自己的贬谪经历,又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之情。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伊川县实验中学 李润芳
本节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文言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尝试的是板块式教学、主问题引领。
首先,是厚重的知识铺垫。包括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生字正音、重要语句停连。此环节以学生自读为主,积累文学常识,教师适时检测自学成果。
其次,设计三个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提升的训练。
活动一,朗读训练。(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2)小组分角色朗读,每人一个角色,全体同学参与朗读。(3)全班分角色朗读,读出叙述者、安陵君、秦王、唐雎应有的语气。
活动二,疏通文意。(1)学生先齐读注释一遍。(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3)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解释。如:加惠、怫然、免冠徒跣、抢地、休祲、色挠、谢、谕。
活动三,理解人物形象,把握写作特点。(1)秦王与唐雎在你心目中各自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文中的对比点,并讨论其作用。(3)写作训练。如果时光倒流,你是安陵国的一位普通公民,知道唐雎的事迹后,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教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活动充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板块式教学思路清晰,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提升。
需改进的地方:文言文注释、翻译仍需在课下巩固。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教材内容需要向深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