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作文素材
1柯灵《乡土情结》(1)写作素材:(柯灵)A、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
《乡土情结》的读后感1 作为一个中学生,人生历程太短、太近,无论时空上都远未离开过自己的故乡,柯灵文字里面所传达出来的那种故乡情愫,也远非我所能完全体悟。但是,美的文字,美的情感,美的赏读感受,却是无关阅历,只在乎人心的,不是吗?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③未。 【注解】 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第五节写了战争、放逐等灾难引发的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这一段写的表面上看不是乡土情结,实质是建立在乡土情结上的,并且是对乡土情结的超越,表现了作者对仁人志士高尚情怀的由衷赞颂。也就是说作者把仅仅只是表现为对家的思念的乡土情结逐渐把升到爱国情怀的高度,是乡土情结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 柯灵(1909.2.15—2000.6.12)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家。结构线索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
乡土情结 乡 土 情 结 柯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
乡土情结中的排比句的意义
柯灵的作品《乡土情结》中用排比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想北平》老舍 《乡土情结》柯灵 《我心归去》韩少功 《前方》曹文轩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乡愁》余光中 《思乡之情》人在他乡 《思乡记》柳陌 《乡愁》席慕容 《思乡》黄杨树
语篇整体赏析 《乡土情结》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而作的散文,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乡土情结》中的物象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它契合着文章表达乡土之情、乡土之思的需要。
《乡土情结》的读后感
美文、美情、美读,这就是我读柯灵《故乡情结》最大的感受,赏析谈不上,充其量,就算是我最拙劣的一次阅读回馈吧! 《乡土情结》的读后感2 读完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品读作者洋洋洒洒的文字,真是令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乡土情结/柯灵/73 前方/曹文轩/79 ◎ 恒久的烙印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83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86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 ◎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93 晨昏诺日朗/赵丽宏/96 ◎ 感悟白然 前赤壁赋/苏轼/10l(必背)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03 ◎ 湖山沉思 寂寞/[美]梭罗/105 像山那。
推荐散文:柯灵的乡土情结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柯灵《乡土情结》如果说这个世界乡土情结最重的民族是哪个?
乡土情结阅读的答案
1.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
答:_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
答: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3.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答:.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答案:【 AC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人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