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意思?
意思是:只见眼前平原田野一片开阔,远处天上星星如倒挂在天边,江水汹涌,映月儿在江水上慢慢高升.这句诗选自杜甫的。
李白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山脉随着平原的延伸逐渐消失,长江水则流入辽阔无际的原野。2. 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则形容星星挂在广阔的平原上空,月亮随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水翻涌。
赏析:星垂平野阔的”垂”及月涌大江流的“涌”便可知道杜甫的用心炼字.”垂”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涌”就犹如江涌一般的磅礴。
“星垂平野阔”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全诗内容为: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旅夜书怀》(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系列:唐诗三百首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危樯:高耸的桅杆。 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诗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连绵的山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垠的平野,长江水浩荡奔腾,直至流入辽阔无际的原野。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杜甫的《旅夜书怀》。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赏析:在杜甫的诗作《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展现了诗人精妙绝伦的字句锤炼。字里行间,“垂”字传达了在辽阔的平野上仰望星空时的深切感受;“涌”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江水波涛汹涌的宏伟景象。这两句不仅工整对仗,更是通过景物的描绘,间接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两句如此相像只是偶然,因为这两句诗分别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及诗人当时的境遇也不相同,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也不相同,且两者相隔四十年,因而不是化用。
如何赏析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诗?
出自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回前者显得更加大气一点,将整个银河的星月都包囊在内,一个阔字将人们的视野开阔了,垂字现出动态,涌字更能体现饱满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广阔的平野与活跃的江流。星星仿佛挂在广阔的平野边缘,而月亮则在大江中涌动,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2. 第二句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运用了静动结合的手法。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则奔腾流入辽阔无垠的原野,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如何赏析?
出自李白《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这从“随、尽、入、流 ”四字体现出来 .因此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写出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此联历来为人称道,赏析这句话的角度: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附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