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唐李商隐(李商隐《贾生》全文及鉴赏)

花落相思尽 诗词教学 18

贾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可怜:可叹、可惜。夜半前席本是好事,但“不问苍生问鬼神”。对贾谊不得施殿展治国安民的的抱负深为惜。所以说可怜。

《贾生》是李商隐的一首咏史诗,同时也是一首讽喻诗,其中“不问苍生问鬼神”成千古经典之句,流传甚广。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贾生》作者唐代李商隐,全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李商隐 系列:唐诗三百首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李商隐《贾生》全文及鉴赏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关心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可怜:可叹、可惜。夜半前席本是好事,但“不问苍生问鬼神”。对贾谊不得施殿展治国安民的的抱负深为惜。所以说可怜。

李商隐 〔唐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原文:贾生 唐 ·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 宣室: 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2 逐臣: 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贾生》一诗文辞锋极犀利,讽刺辛辣深刻,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贾生古诗原文翻译

《贾生》古诗原文以及翻译如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翻译:汉文帝为了访求贤士,在宣室召见逐臣。那贾谊才华横溢,实在是超群绝伦。可惜两人谈到夜半,文帝枉自前移坐席;不问国计民生,只问那无稽的鬼神。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问题:类似李商隐王安石《贾生》,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的诗,还有哪些很好的?

贾生的原文如下:《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创作背景如下: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因为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原文:《贾生》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诗歌加以分析.

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原文:贾生 李商隐 〔唐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商隐称贾谊为贾生,是因为贾谊是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和遭遇对李商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商隐在诗中借用贾谊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朗读的节奏应当这样划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译文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此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寄寓作者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其着眼点并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上,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百者不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唐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xi,祭祀后,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贾生,唐.李商隐的诗歌,诗中描述汉文帝召见被贬臣贾谊,对他的才能极为赞赏,却只问及鬼神之事,不问民生疾苦。贾谊才华出众,被汉文帝视为国之栋梁,两人夜半交谈,文帝移膝靠近贾谊,表明了对贾谊的尊敬。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文帝问及的竟然是鬼神之谜,而不关心国计民生。

《贾生》抒发了诗人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出自:唐·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原诗: 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全文及赏析

  王安石的《贾生》咏汉文帝与贾谊,但与李商隐诗的着眼点不同,议论更大相径庭。李诗以小事而见大节,王诗则因大事而忽小节。王安石认为贾谊的政略,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官职的高低与否不重要;李商隐抱负难申,乃为贾谊悲,王安石得宋神宗宠遇,乃为贾谊喜,正是不同的遭际,才产生出不同的议论来。不像李商隐的《贾生》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

贾生

李商隐 〔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

王安石 〔宋代〕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译文

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

  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韵译】: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评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

  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

  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

  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贾生》全文及赏析

标签: 贾生 逐臣 鬼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