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钞(三言二拍是什么意思)

即使退出也要高调离席 名人名言 14

除了《红楼梦》,还有哪些书和扬州有关?

城甚广大,所属二十七城,皆良城也。此扬州城颇强盛,大汗十二男爵之一人驻此城中,盖此城曾被选为十二行省治所之一也。

冯梦龙 评点、精简的《太平广记》就是《太平广记钞》。《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广,数量如此多的著作,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

宋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四部类。

钱锺书(钟仰先,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江苏无锡人,毕业于清华大学,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就在缇骑横行时,冯梦龙发愤著书,完成《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的评纂工作。崇祯三年(1630)取得贡生资格,任丹徒县训导,七年升福建寿宁知县。

谁知道《太平广记》的优点和缺点啊

优点:《太平广记》引书较广,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录,失传的书可据以辑集,有传本的书也可据其异文互校。书中引文比较完整,不象其他类书引文多加删节。分类较细,也便於按题材索检资料,因而对校辑、研究古代小说极有价值。

池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从记者到总编辑,有多年媒体工作经验。其作品曾获“曾虚白新闻公共服务奖”和“吴舜文新闻奖”。

冯梦龙 评点、精简的《太平广记》就是《太平广记钞》。《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着,属于类书。

《太平广记》对于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很大。宋代以后,唐人小说单行本已逐渐散失,话本、杂剧、诸宫调等多从《太平广记》一书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加以敷演;说话人至以“幼习《太平广记》”为标榜(《醉翁谈录‧小说开辟》)。

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烈女演义》、《广笑府》、《古今谭概》、《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而以选编“三言”的影响最大最广。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世界各地的龙文化,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为何龙文化如此普及?

龙为上古神物、能吐云吐雾,翻江倒海之功能,它发起威来,能带来毁灭性不可承受的灾难,也被历代皇帝推祟备至,顶礼膜拜。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

第六册,《古今谭概》收录了各种短篇故事,展现了冯梦龙对民间智慧的珍视和传承。第七到第八册,是《隋史》和《太平广记钞》,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学的细腻。第九和第十册,《三教偶拈广笑府》、《挂枝儿》、《山歌》等,展现了民间艺术的丰富多样和生活情趣。

传说中,九头鸟也叫“鬼车”,是古代的不祥怪鸟,典籍中最早出现九头鸟的是《太平御览》:“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

明人冯梦龙又据本书改编为《太平广记钞》80卷。明清人编的《古今说海》﹑《五朝小说》﹑《说郛》(陶珽重编本)﹑《唐人说荟》等书﹐则往往转引《太平广记》而改题篇目﹐假托作者﹐研究者亦可据此书加以考订。

桂管布的意思桂管布的意思是什么

常著桂管布衫朝_。引文宗问:孜衫何太__?具言:桂管产此,布厚可以御寒。他日上问宰相:朕察拾遗夏侯孜必贞介之士。宰相曰:其行,今之颜冉。上嗟_,亦效著桂管布,满朝皆_之。此布为之骤贵。’按此即今之木棉布也,唐时已盛行。”网络解释桂管布棉布。

2《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 类书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 《初学记》唐、徐坚——非止初学,可为终身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天地人物,包罗万有 《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故事渊薮。

北宋四大类书:《太平御览》(百科全书)、《册府元龟》(历史)、《太平广记》(志怪)、《文苑英华》(文学)。特点太平御览 四部书中,《太平御览》编得最早。它是一部综合性类书,门类繁多,征引赅博,在类书中堪称"空前",被视为"类书之冠",这是很有道理的。

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定方法编排,以便于寻检、徵引的工具书,兼具“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的双重性质。中国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全唐文》。宋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

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三言二拍是什么意思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二拍包括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成就了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冯梦龙所编纂、评改的《情史》、《智囊》、《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等著作中,大量引述了李贽的言论,且大多作了肯定的评价。李贽最为惊世骇俗的思想莫过于对孔子及其六经的蔑视和否定。他说:“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都值得推荐。

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后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

太平广记选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书名 :太平广记选 作者 :李昉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页数 :1017页 开本 :16 品牌 :外文出版社 外文名 :ANTHOLOGY OF TALES FROM RECORDS OF THE TAIPING ERA 译者 :张光前 出版日期 :2007年1月1日 语种 :英语 ISBN :7119050885, 9787119050881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文摘,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太平广记选(共2册)(汉英对照)》选录了《太平广记》中较为成熟的篇目共155篇,中文版本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汪绍楹点校本,英文选自张光前译本。 作者简介 作者:(宋)李昉 译者:张光前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人,宋代著名学者。后汉干佑年间(948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书侍郎。 图书目录 太平广记选:Ⅰ 张老 杜子春 薛肇 阴隐客 冯俊 李清 黑叟 裴航 麒麟客 太阴夫人 马士良 张山人 陈季卿 茅安道 吕翁 张佐 柳城 吴堪 掩耳道士 相卫间僧 鉴师 赵泰 陈义郎 华阳李尉 李生 崔无隐 郑生 汪凤 尉迟敬德 李君 定婚店 简雍 汉世老人 杨素 蒋恒 苏无名 袁滋 刘崇龟 嘉兴绳技 车中女子 昆仑奴 僧侠 聂隐娘 红线 京西店老人 义侠 黄花寺壁 范山人 绛州僧 刁俊朝 王布 杨务廉 陈仲躬 渔人 荀巨伯 管宁 宁王 薛氏子 吃人 不识镜 齧鼻 李诞女 崔护 独孤遐叔 阳羡书生 东岩寺僧 张和 胡媚儿 中部民 板桥三娘子 关司法 画工 襄阳老叟 纥干狐尾 明思远 太平广记选:Ⅱ 三卫 南缵 陈袁生 卢佩 刘元迥 画琵琶 谈生 秦巨伯 新鬼 宋定伯 张果女 萧颖士 黎阳客 崔书生 李俊 庐江冯媪 赵合 李佐文 浮梁张令 韦自东 马燧 蕴都师 王宙 齐推女 刘积中 僧智圆 居延部落主 虢国夫人 岑顺 士人甲 贾偶 刘氏子妻 圆观 李邈 陈鸾凤 侯适 吕生 宝珠 瞻波异果 卢虔 光化寺客 李靖 释玄照 刘贯词 韦氏 傅黄中 峡口道士 申屠澄 马拯 安南猎者 升平入山人 欧阳纥 李参军 田氏子 僧晏通 李令绪 姚坤 邛都老姥 担生 户部令史妻 鹦鹉救火 南人捕雁 乌君山 南海大鱼 永康人 长须国 薛伟 淳于棼 新罗 李娃传 无双传 霍小玉传 灵应传 郭务静 娄师德 润州楼 李抱贞 京都儒士 振武角牴人 袁继谦 文摘 张老 张老者,扬州六合县园叟也。其邻有韦恕者,梁天监中,自扬州曹掾秩满而来。有长女既笄,召里中媒媪,令访良婿。 张老闻之喜,而候媒于韦门。媪出,张老固延入,且备酒食。酒阑,谓媪日:“闻韦氏有女将适人,求良才于媪,有之乎?”日:“然。”日:“某诚衰迈,灌园之业,亦可衣食,幸为求之,事成厚谢。”媪大骂而去。他日又邀媪。媪日:“叟何不自度。岂有衣冠子女,肯嫁园叟耶?此家诚贫,士大夫家之敌者不少,顾叟非匹。吾安能为叟一杯酒,乃取辱于韦氏。”叟固日:“强为吾一言之。言不从,即吾命也。” 媪不得已,冒责而入言之。韦氏大怒日:“媪以我贫,轻我乃如是?且韦家焉有此事!况园叟何人,敢发此议?叟固不足责,媪何无别之甚耶?”媪日:“诚非所宜言,为叟所逼,不得不达其意。”。韦怒日:“为吾报之,令日内得五百缗则可。” 媪出,以告张老。乃日:“诺。”未几,车载纳于韦氏。诸韦大惊日:“前言戏之耳。且此翁为园,何以致此。吾度其必无而言之。今不移时而钱到,当如之何?”乃使人潜候其女,女亦不恨。乃日:“此固命乎!”遂许焉。 张老既娶韦氏,园业不废,负秽镬地,鬻蔬不辍。其妻躬执爨濯,了无作色。亲戚恶之,亦不能止。 数年,中外之有识者责恕日:“君家诚贫,乡里岂无贫子弟,奈何以女妻园叟?既弃之,何不令远去也?”他日恕致酒,召女及张老。酒酣,微露其意。张老起日:“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念。今既相厌,去亦何难?某王屋山下有一小庄,明旦且归耳。”天将曙,来别韦氏:“他岁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坛山南相访。”遂令妻骑驴戴笠,张老策杖相随而去。绝无讯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