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拥有百万大军的大清,为何无力绞杀太平军?
感谢邀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后,具有几个特点,最终直接造成起义军迅速占领南京,建都天京。 第一,准备充分,一呼百应,力量迅速壮大。
它给腐朽的清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进程。2. 太平天国运动也对外国侵略者造成了重大影响和打击。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教训:1.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未能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起义——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巨额的战争赔款,清朝全以捐税形式转嫁到民众身上;鸦片和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使中国农村出现大批游民饥民,引起人民多次起义;洪秀全是广东省花县官禄村人,1828年至1843年,他数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告失败,遂对清朝统治产生不满;最后一次应试落第后。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
太平天国奋斗目标?
建立“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 太平天国规模之宏伟、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无可比拟的,而且它不同于历史上的单纯农民战争。
清朝晚期,农民起义频发,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这与人口过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康熙皇帝已意识到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的问题,但未能提出有效对策。直至嘉庆年间,农民起义已是遍地开花。总结来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口过剩和自然灾害是触发社会动荡的关键因素。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持续了14年,势力范围扩展至17省。这场起义不仅严厉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还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促进封建社会的崩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我个人认为,农民起义是农民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只要矛盾引起的。
谢谢邀答。中国的文字和政治密切相关,历史上还兴起过不少的文字狱。
具体到起义爆发的时间,是1851年。这一年,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农民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太平天国起义的领导者决定采取行动,于是起义正式爆发。这场起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而且斗争异常激烈,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起义爆发后,太平天国迅速壮大,成为清朝的主要对手之一。
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巨额的战争赔款,清朝全以捐税形式转嫁到民众身上。 加之鸦片和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使中国农村出现大批游民饥民,引起人民多次起义。
黄巾军是三国时期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是清朝末期的农民起义,二者没什么关系。要愣说有关系,都是大型的反抗地主阶级的农民起义运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不过两万人,转战千余里,攻城十余座,仅用两年多。这是对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前的最好诠释了。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是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
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阶级局限性。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没有正确的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虽有反封建的意义,但没有实现的现实依据。
4、不能保持农民队伍的团结一致。农民意识导致农民运动领袖之间的内讧,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5、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是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