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骑马的三国终结者杜预,为何被称为"文武双全"的名将?
杜预出身京兆杜家,家族势力不容小觑。 杜预的老祖宗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名第七。
杜预,字元凯,出生于公元222年,来自中国西晋时期的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在三国时期,他活跃于政坛,曾任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和当阳县侯等职,直至官至司隶校尉,是灭吴统一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
【三国杀】浅谈一下新武将——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人。祖父杜畿是魏国名臣。
开明是杜预的王国。 从帝 名鳖灵,善治水,逐杜宇王蜀,建立开明王朝。开明王朝初定都郫邑(今成都市郫县),后迁徙到成都(今成都市)。历十二世,亡于秦。
三国名将杜预:骑马射箭都不会,为何能同时配享文庙和武庙?
杜预博学多通,被当时的人称为杜武库,也就是说,杜预就像个兵器库一样,里面啥兵器都有。
杜预,全能型武将,最适合后期发育,获取难度较高,操作难度中等,适合进阶玩家和老手玩家,强度中等偏高。
对攻吴之战法也早了然于胸,后来杜预灭吴大战略基本为羊祜当年所定。而王濬可说是真正能立马嘶风、冲锋陷阵的战将,在灭吴一战中从蜀地顺流而下,势不可挡羊祜简介,先入建业夺得首功。(王濬能在灭吴中以水军立奇功还与一当时童谣有关: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杜预望帝"这个词组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1. 杜预望帝:这种理解可能是有误,因为"杜预望帝"不是一个常见的词组或成语。
杜预为什么能进文庙和武庙
杜预生平简介 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咸宁四年(278年)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
西晋人杜预酷爱《左传》,不管走到哪儿,都要随身携带。 西晋人杜预酷爱《左传》,不管走到哪儿,都要随身携带。
杜预:一百二十回,晋镇南大将军。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段煨:十七回,杀李傕有功封汉荡寇将军。戴员:三十八回,丹阳督将,谋杀孙翊,为傅婴、孙高杀。戴陵:九十九回,魏将,窦武:一回,汉灵帝时大将军。督邮:二回,官名。貂婵:八回,王允歌伎,吕布妾。党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阳人。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中国魏晋时期。杜预(222年-285年初[56]),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魏晋时期军事家[78]、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
杜预是谁(三国)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历官三国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
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
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个人资料
姓名:杜预
性别:男
父:杜恕
叔父:杜宽、杜理
民族:汉族
籍贯:[雍州]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
容貌: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镇南大将军 当阳县侯 追封征南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谥曰成
配偶:司马氏(高陆公主)
子女:杜锡
孙:杜乂, 女为晋成帝皇后
唐代诗人杜甫之远祖
相关人物:杜锡 羊祜 王浚 司马炎 张华
曾效力过的势力:魏、 西晋
杜预,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畿,魏尚书仆射;父亲恕,幽州刺史。
从小博学多通,有立功、立言的志向。
父亲因与司马懿不和,被幽禁而死,杜预年过三十仍未出仕。
后来娶了司马懿的女儿,在司马昭执政后渐受重用,先后参与了伐蜀和《晋律》的修订。
晋代魏后,杜预多次被晋武帝启用出镇边关,在任期间杜预提出了五十多项安边兴国的建议,均为朝廷采纳,并修订出通行于世的历法。
在朝时,也对时政多有损益,《晋书》本传称其“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
”咸宁四年杜预继任羊祜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期间兴修水利,有政绩。
曾奇袭西陵,三陈平吴之利害。
在最后的灭吴战争中担任西线指挥,智取江陵,招降交、广,为西晋的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擅骑射,“身不跨马,射 *** 札”。
自言有“《左传》癖”,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