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等奖(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侨乔 古诗鉴赏 12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中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

我们了解到已经过去的100年真可以称得上是科技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屏幕──(人类科技成就录像)。 生观看录像。 师:然而你可知道,世界上许多的发明创造,实际上就来源于各种奇思妙想。 板书: 奇思妙想 谁能说说什么是“奇思妙想”?简略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 生自由畅谈。

要帮助学生达到这一水平,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经常重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比如,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各表示什么东西?文中为什么不直接说成电视或收音机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的是什么?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自学课文 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体会体会。

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直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如下:《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讲解、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画。 (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 文章 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 说明文 ,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相关资料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中,作者介绍了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启示我们要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 只有真正热爱科学,才有可能在这一领域有所收获并进一步取得突破。 保持好奇意识,从而唤起自己的创新意识;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

课文原文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比较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标签: 20世纪 呼风唤雨 课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