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古诗《已亥杂诗》的考点有哪些?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①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③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④花:比喻国家。
出自于清代龚自珍的古诗《已亥杂诗.其五》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愁别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浩荡,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离愁,离别的愁思。白日,指太阳。吟鞭:诗人的马鞭。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导语:《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下面是我整理的《己亥杂诗》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己亥杂诗不是王维古诗,是龚自珍组诗作品。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
己亥杂诗全诗原文赏析?
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则别来十阅月之心迹,乃至一坐卧、一饮食,历历如绘。”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说:“途中杂记行程,兼述旧事得绝句三百十五首,题曰《己亥杂诗》,平生出处、著述、交游,借以考见。”【表达主题】:《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原文】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2,生气:生机勃勃的局面或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这里指生机勃勃的局面。3,恃(shì):依靠。4,喑(yīn):哑,沉默不语。
己亥杂诗(315首) 清·龚自珍 1.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2.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解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共315首。
龚自珍己亥杂诗共有315首。 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本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清朝龚自珍的诗句
《梦中述愿》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湖西一曲坠明璫,猎猎纱裙荷叶香。乞貌风鬟陪我坐,他身来作水仙王。《歌筵有乞书扇者》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材人有岁差。我论文章恕中晚,略工感概是名家。《送南归者》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
《己亥杂诗》原文及译文 原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不是刘禹锡写的。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注释 1.九州:中国。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4.恃(shì):依靠。5.喑(yīn):没有声音。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7.究:终究、毕竟。
他的《乙亥杂诗》里一共有315首诗,有点名气的诗大多在里面了,其他的基本也就没有了。还能记住啥啊。
己亥杂诗的译文简短?
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荡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己亥杂诗》古诗意思是 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
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 意思如下: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家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已亥杂诗原文及翻译如下:[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己亥杂诗古诗的意思: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原文:《已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的全诗解释
《己亥杂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的感受,表现出诗人离开寓居多年的京城时的离愁别绪。诗中后两句又以“落花”自喻,表现出诗人即使脱离官场,也依然牵挂着国家命运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即:到。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译文
离开京城的愁绪如同水波一般浩荡,随着日落西斜,向远处延伸,马鞭朝着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诗人辞官南归时,当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诗人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写下了这首诗。
己亥杂诗的全诗是这样的: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降:降生,降临。
创作背景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革命风暴。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像诗人这样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对此情此境,必会痛心疾首。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午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作者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