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赠从弟》赏析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文注释】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②从弟:堂弟。③亭亭:高貌。④瑟瑟:风声。⑤罹:遭受。⑥凝寒:严寒。【作者点击】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
赠从弟 [作者] 刘桢 [朝代] 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标签: 松树 言志 咏物 古诗三百首 国中古诗 诗 动植物 目的 其他 《赠从弟》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赠从弟①三首选一 刘桢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风。③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作者】?-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刘桢赠从弟其一赏析
赠从弟·其一 【两汉】刘桢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译文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参考资料:其三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
赠从弟①三首选一 刘桢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风。③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作者】?-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赠从弟》刘桢 〔两汉〕tíng tíng shān shāng sōn, sè sè gǔ zhōng fēng。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fēng shēng yī hé shèng, sōn zhī yī hé jìn。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bīng shuāng zhèng qī cǎn ,zhōng suì cháng duán zhèng。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名称】《赠从弟》 【年代】东汉 【作者】刘桢 【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赠从弟刘桢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二】 亭亭山上松①,瑟瑟谷中风②。 风声一何③盛,松枝一何劲!
陈柞明刘桢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菽堂古诗选》)。《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
刘桢赠从弟的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托屹立于寒风中的松柏来言志,勉励其堂弟应坚贞自守,不因为外力而改变本性。作者写诗勉励其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
赠从弟古诗翻译意思: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赠从弟》的基本介绍:《赠从弟》是汉末三国时期诗人刘桢的组诗作品。
托物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赠从弟·其二 魏朝·刘桢 〔魏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赠从弟名句是哪句?
赠从弟的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陈柞明刘桢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菽堂古诗选》)。
赠从弟 朝代:东汉 作者: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东汉文学家刘桢的诗《赠从弟三首·其二》。 一,诗词原文 赠从弟三首·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译文: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陈柞明评论刘桢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菽堂古诗选》)。《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
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
诗人运笔也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咏苹藻,则映衬抑扬、着色清淡,正适宜表现它的淡泊高洁之性;赞松柏,则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歌凤凰,则笔势宕跌,飘逸多姿,正显现了凤凰奋翅高举的远大志向和潇洒身影。
仅从咏物这一点看,它们继承了屈原《橘颂》的创作经验,又表现了张戒所说“咏物之工,卓然天成”(《岁寒堂诗话》)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