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这首诗的注解是什么?
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这两句的意思很简单啊,就是讲一个人在玉房前弹琴。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梁/沈约:《咏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蒙恬芳轨没,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听 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如何解释
拂弦:拨动琴弦。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五言绝句《听筝》,诗的全文如下: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白话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听 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李端 唐《听筝》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萧纲 南朝《弹筝》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苏轼 宋《甘露寺弹筝》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古人所称玉房指的是: 1. 玉饰的房屋。多指神仙的居处。 2. 指华丽的房屋。 3. 美称花的子房。 4. 特指莲房。
求几首关于古筝的古诗词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听崔七妓人筝》唐朝·白居易 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五言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萧纲 南朝《弹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苏轼 宋《甘露寺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唐朝李端有一首《鸣筝》诗: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其中“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一句用了一个典故。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摘自元代·何中《辛亥元夕二日》)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 摘自唐代·李白《秦女休行》) 琼花蝶粉霜匀玉蕊,鹅黄雪点冰肌。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诗三百首音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代·王维《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赞美“女孩子”的七绝古诗有以下几个: 1,《敕勒歌》年代: 未知 作者: 无名,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她一袭火衣,半垂墨眸,玉颜被红纱半掩,纤纤玉手轻扫古筝,三千青丝垂于脑后,凝眸而立。
律绝标准按体制分,一般常用有四种:前散后对,前对后散,四句皆对,四句皆散。
听筝的注释译文
⑷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⑸玉房:指玉制的筝枕。 房,筝上架弦的枕。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 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
五言古诗:33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愿你修炼内在,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秦韬玉《贫女》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 |) 对照诗:李端《听筝》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听筝》李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古诗简介: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意思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意思:想要获得周郎的青睐,因而故意经常拨错了琴弦。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五言绝句《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白话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赏析:
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出一幅绝妙的画面,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