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画的虎?
那要看一下你爷爷能否描述一下画的细节.不过唐寅唐伯虎最擅长画的是仕女. 寅(1470—1523年),唐寅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寅。
唐寅画李端端图,画中一长者端坐,表情严肃,手执诗卷。 端端并姐妹恭恭敬敬站在两旁,她一手持白牡丹对之无语。上题诗曰:“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
唐伯虎,名唐寅,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生于苏州府白下、桥李间。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刘细君 赵飞燕 赵合德 陈氏女 上官婉儿 刘采春 李端端 毛惜惜 李翠娥 朱帘秀 刘细君 赵飞燕 赵合德 陈氏女 上官婉儿 刘采春 李端端 毛惜惜 李翠娥 朱帘秀
以卖画为生。唐伯虎玩世不恭,但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又由于他在绘画上的卓越成就,人们又将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中国古代四大才子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笠翁对韵》十四 寒(3)
唐代名士崔涯为人豪侠,长于宫词,每题一诗于娼肆,即传诵于街头巷尾:“誉之,则车马继来;毁之,则杯盘失错”。一次,崔涯嘲笑李端端“黄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明”。李端端见诗后忧心如病,守候道旁,向必经此路的崔涯跪拜,忧望哀之,崔被感动。
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了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他的绘画作品包括《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
画中,李端端以黑妓形象傲立,手持白牡丹,脸上流露出从容与期待,而崔涯则静坐聆听,表情中流露出敬服。这幅画因此被称作《李端端落籍图》,寓意李氏从良,寄托了唐寅对这位历史名妓的深深怜惜和爱慕。
唐伯虎的画存世量有16幅之多:《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南农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双松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阊别意图》。
唐伯虎的父亲叫什么
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汉族。
《嘲李端端》作者崔涯简介 吴楚间人,与张祜齐名。字若济,号笔山,明代甘棠人。嘉靖八年(1529)登进士,擢任监察御史。为官清正廉明,遇事敢言,纠劾不避权贵。世宗夸称为“真御史”。任上严惩贪官。齐办各类狱案,深得民心。
李端端图是明代数名画家唐寅所作,其上所画乃流传于世的文人名妓之间的故事,人物色彩鲜明,凸显了唐寅的画笔功力。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
另一种是从南宋的院体脱胎而出,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代表作品有Ⅸ秋风纨扇图》以及《李端端图》等,画风由工丽变为简逸高雅。画家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参合使用,使画面富有韵律感。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名字读音
唐寅(tángyín)祝枝山(zhùzhīshān)文征明(wénzhēngmíng)徐祯卿(xúzhēnqīng) 文徵明[wénzhēngmíng],祝允明[zhùyǔnmíng]。
格调清新,充满了艺术魅力。除了绘画,唐寅的书法也颇具造诣,师承赵孟頫,其书法风格奇峭俊秀,富有个性。他的传世作品包括《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以及《枯槎鸜鹆图》等,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他的艺术才华和人生经历。
下面由我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首先我们要是想了解唐伯虎是不是明代的第一画家,就要了解明代当时的画家人物做比较了!
“善和坊里李端端”出自明代唐寅的《李端端落籍图》。“善和坊里李端端”全诗《李端端落籍图》明代唐寅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作者简介(唐寅)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
明代四大家?
四大才子是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的合称。
不会,别让周星池蒙你。。。唐寅 (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唐寅的绘画作品丰富多样,流传至今的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以及《枯槎鸜鹆图》等,每幅作品都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艺术情感。
另一种是从南宋的院体脱胎而出,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代表作品有Ⅸ秋风纨扇图》以及《李端端图》等,画风由工丽变为简逸高雅。画家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参合使用,使画面富有韵律感。
“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武功的。后来在有关唐伯虎的电影或电视剧中的树造中加了些会武功的情节。
李端端图的作品简介
苏州古称“吴”,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吴中画学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为巅峰。唐寅,字伯虎,风流倜傥,自刻名章“江南第一才子”;尝题吟“醉抱仙花月下眠”,“醉舞狂歌五十年”。善画人物,尤擅仕女。南京博物院藏《李端端图》(见图)正是这样典型的一幅画。立轴,纸本,设色,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图上五人,居中坐着一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书生,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无不显示儒雅的气度和风采。左侧黑书桌两边的是主人的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鲜明,有层次感。右侧的是来客,手持一朵白牡丹的小姐,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四女围着主人,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出主人的重要和地位。背景是山水大屏风,上方题诗:“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点明图中持白牡丹者即扬州名妓李端端,书生乃是唐代诗人、久居扬州的崔涯,唐寅即以他俩间的故事来立意作画的。崔涯与张祜齐名,为人豪侠,长于宫词,每题诗于娼肆,必传诵于街头巷尾;“誉之,则车马继来;毁之,则杯盘失错”。曾嘲笑李端端“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生。”李端端见诗后“忧心如病”,就向崔涯跪拜,“伏望哀之”!崔被感动(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一个风尘奇女,一个诗坛高手,一来二往,交谊日深,崔即另题一绝:“觅得黄骝被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于是“大贾居豪,竞臻其户”。有戏之:“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何期一日,黑白不均?”李端端肤色稍黑,然美艳过人,世称“黑妓”,今成流光溢彩白牡丹。唐寅即据此创意,将李氏向崔生求情改变为当场评理的画面,突显“黑妓”的智慧和胆略:她娇小端丽,傲然玉立于崔家客堂,面部表情从容大方,又稍露不安和期待,手持白牡丹,据理巧辩。崔涯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溢于眉目间,手按卷纸正拟写或已作的新诗。唐寅还从崔诗中的“取端端”衍化出“黑妓”“落籍”的寓意,(旧时妓女从良称“落籍”)故有人称此画为《李端端落籍图》,寄托着这位“风流才子”画家对历史名妓的怜惜和爱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