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李白(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鉴赏)

十年一搏六月梦deg 诗词赏析 25

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鉴赏

李白著名代表作品:《清平调·其一》原文鉴赏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诗歌《清平调·其一》作品翻译: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李白 系列:唐诗三百首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槛:有格子的门窗。 华:通花。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清平调三首①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④。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⑤。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⑥。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⑦。

《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写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三首写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清平调·其一拼音版注音: yún xiǎng yī cháng huā xiǎng róng , chūn fēng fú jiàn lù huá nóng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⑴清平调李白原文翻译: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⑵清平调李白原文赏析: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首词通过“云”“花”用自然之物来拟杨妃之美,用“群玉山”“瑶台”这些神话的地点,比喻杨妃似仙女。

全文: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翻译: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清平调三首(带全文注释)

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我个人看法:李白的《清平调》,三首都是写杨贵妃的。 1.《清平调》三首诗词原文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李白原文和翻译

清平调词其一全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其一全文翻译: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清平调词其二全文: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词其二全文翻译: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词其三全文: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词其三全文翻译: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注释

①名花:指牡丹花。

②倾国:指杨贵妃。

③解释:消除。

④沉香亭:亭子名称。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创作背景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做翰林学士。一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观赏牡丹,因命李白写新词进呈,以佐欢娱。时李白醉酒方醒,援笔赋之,遂成《清平调词》三首。

赏析

三首诗“合花与人言之”,由花及人,以花衬人,又能兼顾二者,好像在写花容,又好像在写人面,人面花容,融合无间,确是“风流旖旎,绝世风神”(沈德潜《唐诗别裁》),“语语浓艳,字字葩流”(周珽《唐诗选脉会通》),令人读来,余香满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标签: 衣裳 瑶台月 群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