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事例素材(关于勤俭节约的成语故事?)

柠檬花盛开 诗词赏析 10

有关节俭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节俭的故事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饭,一件睡衣穿了20年,修补了73次。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和小葱豆腐汤宴请官员,且规定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陈嘉庚,上个世纪80年代,全家人仅靠他每月20多元收入养活,经常是“买5分钱的油菜,一家人分成两顿吃”。

勤俭节约事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雷锋的节约精神: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的节约精神在部队和民间广为传颂。

生活中勤劳节俭的小事例有用用完的油桶清洗后用来养花养鱼,还可做收纳,可盛米,豆,用快餐盒养蒜,养葱,用泡沫箱种菜,新鲜又环保,等等。

周恩来的节俭事例1:总理生前夜里和早晚起床时穿的一件毛巾浴衣,那是件由公务员高云秀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衣服,高云秀曾说:“没有一天不缝补的。”可见那件衣服已经不能再穿了,但总理就是不肯换新的。这件衣服现在也保存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关于朴素平凡的名人事例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关于节俭的作文素材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

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有这样一个镜头,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

生活中勤劳节俭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每天早起、按时工作、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不乱花钱、不乱开车等等。

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关于勤俭节约的成语故事?

你好,关于勤俭节约的成语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个: “朱元璋的白玉盏”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常吃不饱饭。

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

人生需要鼓励。一枚寻常硬币,一句暖人话语,让乞丐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却又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鼓励,原来如此美丽。【名言为证】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范继亭 节约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

勤俭节约小故事?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

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 经验 。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2022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相关主题作文文字素材范文(一) 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人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发生变化,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休闲、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

关于平凡的名人事例三个

趋于平淡的名人的主人公“秋园”就是杨本芬的母亲。她本名梁秋芳,1914年出生于洛阳,童年被缠足,12岁时失去父亲,后定下婚约,随当时在国民政府任职的丈夫前往南京,又迁至湖南湘阴。婚后,她与性格温良的丈夫靠教书为生。

在动荡的年代里,他们在偏僻的村落里幸运地躲过了战火,却在接踵而至的“斗争”中见识了人性的极善与极恶。电影《活着》剧照46岁时,秋园的丈夫去世了,但她仍然顽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庭度过了饥饿、落魄和屈辱。秋园一生失去过两个孩子。

为了生存,她也曾改嫁良人,有过短暂的幸福。晚年她回到湖南老宅,带着一生的苦难离开了这个世界。电影《活着》剧照杨本芬不是专职作家,她一生求知若渴,却始终与写作无缘。母亲离世后,60多岁的她才开始一边照顾患病的丈夫。

一边在家务的间隙里写下这本书。她的叙述平实质朴,没有故作悬念的特殊架构,只是跟随回忆娓娓道来,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在漫长岁月里遭遇的每一个鲜活的人物。杨本芬她笔下的这些人没有绝对的“好”或“坏”,善良如父亲也有不堪的软弱。

丑陋的村民也有光辉的人格。她用同情的目光审视母亲和自己的一生,也同情着所有在那段岁月里经历颠沛流离的人。

1、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2、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3、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4、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

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

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一件件平凡而又乐于助人的小事,造就了我们的英雄雷锋同志。

5、李素丽,女,汉族,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1962年出生,1987年入党。

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

6、孔繁森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殉职,时年50岁。

标签: 勤俭节约 雷锋 周恩来总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