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刘方平古诗(初中生必背古诗160首)

韶华倾负 诗词赏析 10

采莲曲的诗意

刘方平 采莲曲落日晴江里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

刘方平 【采莲曲】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顾况【溪上】 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惊起鸳鸯宿,水云撩乱红。 张祜【读曲歌五首】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霍总【采莲女】 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

《采莲曲》 作者: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蝉》 作者:虞世南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春游曲》 作者:张仲素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骋望登香阁,争高下砌台。林间踏青去,席上寄笺来。

采莲曲刘方平注释及译文如下:《采莲曲》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字词注释:⑴采莲曲: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⑵荆歌:古代荆楚地区的女孩子能歌善舞。

关于江南的五言绝句古诗,例如: 1.《江南》两汉 ·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赏析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刘方平诗鉴赏 《采莲曲》是乐府旧题,许多诗人都赋有《采莲曲》的形象,热情赞美她的美丽、勤劳和勇敢。开始二句,描绘江南日暮时分,晚霞映照着清江,江面金波粼粼。忽然,江风中传来清甜、宛转的江南民歌声。一叶采莲舟,从远处飘来,穿行在荷花丛中。

《采莲曲》全文如下: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主要描写了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

这种问题,提得有些奇怪。 诗是韵文 不押韵的东西不叫作诗。不管是几言诗,都是一样。

《采莲曲》的乱入池中看不见不是比喻句。乱入池中看不见是叙述句。比喻是用浅显、生动的事物代替生硬、抽象的事物。采莲曲》是唐朝诗人刘方平的诗作。此诗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妇女的生活。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一首古诗,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采莲的情景。

初中生必背古诗160首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清清江面上夕阳晚霞随波飘摇,山歌婉转动听,体态妖冶苗条。从小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十五岁敢在汹涌激流中乘风弄潮。6.《采莲曲》——南北朝·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采莲曲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刘方平cǎi lián qū采莲曲luò rì qīng jiāng lǐ,jīng gē yàn chǔ yāo。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cǎi lián cóng xiǎo guàn,shí wǔ jí chéng cháo。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诗的第三句揭了这个谜,原来她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

《采莲曲》刘方平 全诗意思

采莲曲刘方平注释及译文如下:

《采莲曲》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字词注释:

⑴采莲曲: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

⑵荆歌:古代荆楚地区的女孩子能歌善舞。荆,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区,春秋时属楚。楚国又称“荆”,有时合称“荆楚”。楚腰,据说楚国国王喜欢细腰的舞女。楚腰即指细腰。

⑶十五:十五岁。乘潮:乘着潮水的涨落,驾舟采莲。

白话译文:

清清江面上夕阳晚霞随波飘摇,山歌婉转动听,体态妖冶苗条。

从小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十五岁敢在汹涌激流中乘风弄潮。

《采莲曲》是唐朝诗人刘方平的诗作。此诗首句用朴素语言描写落日下的江面景色;次句写采莲女的歌声和美貌;第三句表明采莲的熟练;末句展现采莲女的勇敢。这首诗描写逐层深入,情景交融,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

诗人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此诗应是诗人在此隐居期间创作的。

  采莲曲  【作者】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作品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诗一开头就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联系首句,不由得使人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已经日落黄昏,她还在江上干什么呢?唱的又是什么歌儿呢?诗的第三句揭了这个谜,原来她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由“从小惯”三字,我们一方面可以知晓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联系日暮采莲,自然让人了解到采莲是项繁重的劳动,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顺势带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该是多么勇敢多么勤劳啊!这两句不仅写出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种健康纯朴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标签: 采莲曲 采莲女 荆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