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最有名的三首词(姜夔最大的成就?)

恍惚一瞬苦相见 好词好句 10

南宋词人姜夔的名句有哪些姜夔是什么派词人

姜夔(kuí)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姜夔属于骚雅词派。 骚雅词派是南宋末期规模最大、作家最多的一个词学流派,又是成就卓然、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个文人群体。姜夔是这一词派的奠基人。

有境界与无境界让我们从王国维对姜夔的批评开始走近姜夔:“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这三首《鹧鸪天》词是姜夔四十多岁时寄居临安时所作。第一首是“正月十一观灯”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山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这是一首闹中取静的词。观花灯本应是欢乐的事。

姜夔最大的成就?

姜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词调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具有独创性。

少年情事老来悲是姜夔元夕词中的核心情感表达。姜夔的元夕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著称。在他的词中,“少年情事老来悲”不仅是对逝去青春的怀念,更是对时光无情流转的无奈与慨叹。

姜夔是南宋大词人,贯穿于他词中的最重要的感情,就是他的爱情故事。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对很多词人进行了考证,编了年谱,其中就有姜夔。

《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湖上寓居杂咏》荷叶披披一浦京,青芦奕奕夜吟商。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过德清》溪上佳人看客舟,舟中行客思悠悠。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阑干一点愁。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制曲。其词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传世。

姜夔最有名的十首诗

姜夔的主要诗词:《扬州慢·淮左名都》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第三首:《滕王阁序》先帝之志,犹未能忘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姜夔的书法创作: 他的《续书谱》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

姜夔最著名的词

姜夔最著名的词是《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翻译: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作者简介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祖籍饶州德兴,后迁鄱阳。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标签: 姜夔 左名 书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