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总爱西昆好(”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是什么意思?)

忽燃又忽灭 诗词赏析 13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什么意思

意思是:每个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句好,可惜他写的诗句太过隐晦,难懂,恨只恨没有人出来作正确的解释。这里西昆指的是李商隐的诗,因为西昆诗人都崇尚、学习李商隐的诗。

“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句好,可惜他写的诗句太过隐晦、难懂,恨只恨没有人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两句诗,常被后人引用来形容李商隐诗的晦涩难懂。在这首诗中,元好问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含情深邈的向往,同时也对难以索解表示了遗憾和讽刺性的批评。

”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上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咏锦瑟说颇得宋人赞同。明人胡应麟于此二说皆疑之。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什么意思

写诗的人都喜爱李商隐风格的“西昆体”诗歌,可是却没有人(高水平的大师)能够为李商隐的师做注解(以至于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李商隐的诗)。语出金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李商隐,唐代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原话是: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写诗的人总爱“西昆体”推崇的李商隐诗,使人遗憾的是至今无人像郑玄注经那样来为他的诗作笺注。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的情诗为什么那么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是什么意思?

“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每个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句好,可惜他写的诗句太过隐晦、难懂,恨只恨没有人来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该算是一句毁誉参半的评价……(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是郑州荥阳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是元好问的诗,首句借用了唐代李商隐锦瑟的诗句。这两首诗都用的杜鹃泣血这个典故,如果说要打一动物的话,应该是杜鹃。

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一首《论诗绝句》里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诗句。这里的“西昆”,指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宋代西昆派诗人专学他的诗,后人就常用“西昆”来代指他。“郑笺”是指汉人郑玄为《诗经》作的注解。这句话是说李商隐的诗虽好,却有晦涩难懂之处。这些无人作郑笺的诗主要指李商隐的“无题”诗。

李商隐的诗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点,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和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自己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他以《无题》为题的诗共十五首,以首句二字为题的诗近三十首,都被称作无题诗。

对无题诗的解释历代都有很大的争论,这不仅因为诗中大量用典且典故较冷僻,主要因为诗的真正题旨很难理解。从诗面意义上看,无题诗大都写爱情生活的相思情怀,缕缕情思逶迤缠绵于诗中,有一种凄丽的悲剧气氛。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象“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诗多典雅清丽,读来饶有余味但是很难解释。后代有人认为是诗人不可宣的爱情记录。这种看法与诗面意义吻合,并且许多书中记载李商隐曾与一位女道士相爱,但没有结果。也有人认为作者是寄托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从历史上看,李商隐是一位正直又卓有抱负的文人,但是被卷入了晚唐党争的漩涡,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理想最后归于幻想。他自己曾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根据。但无题诗四十余首,并不是一时一地的作品,写作背景各不相同,是很难用一个主题就能概括得了的。

在晚唐的社会情况和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无论是缠绵凄恻的爱情相思,还是沉痛忧郁的政治失意,诗人都无法用直接的语言来表达。四十余首无题诗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作者不便明言,恐怕也不想明言。李商隐的无题诗深情、典丽、精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诗家总爱西昆好”,但却留下不可解的遗憾——“无人作郑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