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惟有西江月(西江月出自哪里)

柠檬花盛开 诗词赏析 18

西江月出自哪里

西江月出自李白《苏台览古》。原文:苏台览古 唐代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译文:山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的杨柳,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到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只今惟有西江月的意思是:如今,只有那西天的明月。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西江月·顷在黄州》。在这首词中,苏轼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孤独。西江月作为词牌名,常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和人生感慨。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

唐代李白的《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唐代李白的《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陆游没有写过《西江月》。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其调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苏台览古》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只今惟有西江月是什么意思

答案只剩下了那轮依然照耀的西江月,它见证了昔日的繁华,如今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只今惟有"四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物是人非的感叹。

只今惟有西江月⑷,曾照吴王宫里人⑸。词句注释 ⑴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览:观览。⑵旧苑:指苏台。苑:园林。⑶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⑷西江:指长江,因其在苏州西,故称。⑸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李白的《苏台览古》以“只今惟有西江月”这句诗,描绘出一幅历史的沧桑画卷。诗中通过旧苑荒台的景象,与新绿杨柳和清唱菱歌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吴国昔日繁华的追忆以及对国运衰败的深深感慨。这句诗犹如月光洒落,照亮了吴王宫的遗迹,寓意着历史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出自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译文: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

今月曾经照古人。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下列哪两句诗与“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所描写的意境相同?并

1:你提到的第一句诗歌原文是;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诗的大意是:破旧的宫苑,荒凉的姑苏台依然残留在原处,只是杨柳树长出了嫩嫩的新叶。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无限的春意。

只今惟有西江月的下一句是曾照吴王宫里人。意思是: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到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出自李白《苏台览古》,原文: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只今惟有西江月的意思是:现在只有西江上的明月。详细解释:1. 字面的直接理解:“只今惟有西江月”是一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表达。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描述的是当前只有西江上的月亮。其中,“只今”表示现今、目前,“惟有”意味着仅有或唯一,“西江月”则是指西江上的月亮。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这是经由【旧苑荒台】所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

西江月临江仙出处?

西江月,临江仙都是词牌名。 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出自李白《西江月》,这首诗被宫室的乐工谱成曲子,那么这个就是最早的了。西江月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清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犹存此调,但虚谱无词。兹以柳永词为准。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西江月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今唯有西江月,照古今,映乾坤。今唯有西江月,这句话所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景象和情感。首先,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今唯有”强调了当前的时空背景下,只有“西江月”这一景象存在。

《苏台览古》 作者:(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下一句是有情何似无情。取自司马光《西江月》中的词句——相见争如不见(后演绎为相见不如怀念),有情何似无情。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后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台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

只今惟有西江月下一句

出自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译文:

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赏析: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标签: 吴王宫里人 王宫 苏台览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