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寿命?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毕竟三国出了很多的枭雄,古人说乱世出英雄,果然是这样的。在三国时期比较重要的人物,肯定是有曹操的份。
曹操(155年[1]-220年3月15日[2]),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73],一说本姓夏侯[141],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3]。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爱昔人材文武兼备掌控时局 爱昔人材文武兼备掌控时局
曹操一生的简介简单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生平主要事迹: ①借献“七星刀”之际行刺董卓,失败后召集十八镇诸侯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在董卓焚烧洛阳逃往长安之时独自带兵前往追赶,虽然中伏战败。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时代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155年-220年)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给曹操介绍邹氏的是谁?
曹安民 曹安民(?-197年),字安民,名不详。东汉时期人物,曹德之子,曹操之侄,曹昂的堂兄弟,曹丕的堂兄。
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知人善任,雄韬伟略,足智多谋 知人善任,雄韬伟略。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
曹操是什么样的人五十字?
曹操的人物形象是:曹操是一个天赋极高,谋略极高的人,他好忌,没有安全感,非常容易不理智,因此 创造了他敏感多疑,恶毒残酷的性情。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沛国谯县人,也就是今天安徽省亳州市人。亳州市是安徽省地级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
曹操简介资料大全,魏武帝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关于曹操的资料 曹操资料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雄心伟业奋斗,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扩展资料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早年就展现出极高的兵法才能,至今还留有为《孙子兵法》做的注解《魏武注孙子》。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大破黄巾军。公元189年董卓把持朝政,曹操在陈留散尽家财,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董卓死后,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绍、吕布、刘表、马超等割据势力。对外,曹操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统治期间,推出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策略,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长期操劳以及南征北战,让曹操患上了严重的头痛病。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谥号为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还热爱创作诗歌、散文,其作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短歌行》。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
2、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4、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5、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