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白瓷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引用孔子的话又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___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 “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爱莲说 周敦颐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干将莫邪 十文言文自测题 155.掩耳盗钟 156.铁杵磨成针 157.齐人攫金 158.迂公修屋 159.狂泉 160.越人溺鼠 161.愚人食盐 162.鲁人锯竿入城 163.外科医生 164.黠狼 165.杀驼破瓮 166.守株待兔 167.画龙点睛 168.商鞅立木重赏 169.黠猱 170.欧阳询观古碑 171.郑人买履 172.叶廷珪抄书 173.。
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和启示翻译: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在墙壁上,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立即腾飞离开了。”人们都认为虚妄荒唐,就坚持请求张僧繇给龙点画上眼睛。张僧繇就点了两条龙的眼睛。
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永某氏之鼠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永①有某氏者,畏日②,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③,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④庖厨,悉以姿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
原来,这个故事讲述了梁朝画师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绘制壁画时,为龙画上眼睛后,龙竟然飞走的神奇事件。这生动地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关键:在作品中恰到好处地添加细节,能使整体形象更为生动传神,如同文章或演讲中精炼的点睛之笔,使内容更加鲜明有力。
【解释】: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出自】: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22),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23)!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24),并传其略如此云(25)。 注释注释①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者至苏州,吊金圣叹,并为之作传。
长相思白居易全文意思: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
文言文的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英文: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点评: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4. 文言文 《画蛇添足》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译文】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很快就画好了,但是没有画上眼睛.自己说:“如果点上眼睛,就会飞去的.”人们以为他的话很荒诞,就试着画上了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击破了墙壁。
翻译: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人们认为很荒谬,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电闪雷鸣,雷电穿透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注释:张僧繇:南北朝时期梁朝著名的画家。金陵:古地名,今江苏南京。
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在画作上画上龙的眼睛,使其整体形象生动鲜活起来。详细解释:画龙点睛的出处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传说,形容在艺术作品或创作过程中,通过添加关键性的细节或元素,使得整个作品变得生动传神、完美无缺。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离开。 6 .以为:认为。 7 .须臾:一会儿。 8 .诞:虚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原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注释:
1.张僧繇【yáo】: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每:常常,每每。
4.去:离开。
6.以为:认为。
7.须臾【xū,yú】:一会儿。
8.诞:虚妄,荒唐。
9.皆:都,全都。
10.破:击破。
11壁:墙壁。
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典故人物:
张僧繇,吴(苏州)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知名画家,擅长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
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像现代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