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唐李颀(古从军行的诗句与诗意是什么?)

我也有泪有感情 诗词赏析 23

《古从军行》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古从军行 李颀 〔唐代〕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译文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

古从军行的拼音是:gǔ cóng jūn xíng 作者:唐代诗人李颀 内容 《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2.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李颀的《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译文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多描写军旅生活。此借《从军行》旧题,以古喻今,借汉讽唐,故加一古字。本诗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玄宗好大喜功,犹爱拓边,加之边将骄奢,故战争接连不断。李颀以此诗写了边塞征戍生活的艰辛,以讽刺统治者轻启战争。开头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①。行人刁斗风沙暗②,公主琵琶幽怨多③。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④,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⑤,空见葡桃入汉家⑥。注释 ①交河:在今吐鲁番西北,因河水分流绕城下而得名。

李颀的《古从军行》属于什么内容的诗正确答案:边塞诗 《古从军行》诗歌内容: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从军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古从军行的诗句与诗意是什么?

《古从军行》作者: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野云万里无城郭”出自唐代李颀的《古从军行》。“野云万里无城郭”全诗 《古从军行》唐代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李颀古从军行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是谁的诗歌作品“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是唐代诗人李颀的诗歌作品。“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出自李颀所作的《古从军行》,此诗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反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古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反战思想。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

有没有关于新兵的诗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2.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作者生平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宋·... ——出自王迈《闽岭遥岑》 何时凿出青云路,尽日高开碧玉门。——李惟德《老人岩》 天钟神秀双瑶室,地辟高深两玉门。

出自唐代李颀的《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大自然中的风、云、雪、雨,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多少灵感?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我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和看法。 艺术的创作来源与大自然,艺术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这首诗是: 《古从军行》 作者: 李颀 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太多了。随便选几首: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古从军行词句注释:烽火:古代用于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信号。饮(yìn)马:为战马提供饮水,体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公主琵琶:汉武帝时期,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远嫁乌孙国王昆莫,途中以琵琶声慰藉,象征着离别与哀愁。白话译文:白天,士兵们攀登山峰,警惕烽火的警示;黄昏时分,牵马饮水,近临河边。

古从军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诗三百首 , 乐府 , 冬天 , 边塞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 昏暗的风沙传来阵阵刁斗声,如同汉代公主琵琶充满幽怨。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个个眼泪双双滴落。 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拚命奔波。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鉴赏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三、四句接着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非常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复员。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拚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拚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就是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创作背景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诗三百首 , 抒情失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伤怀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代·韩翃《寒食》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诗三百首 , 寒食节 , 典故 , 讽刺早教古诗100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