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in's nocturne的夜曲简介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18世纪的夜曲常以意大利语notturno为名,是一种器乐合奏的小夜曲。J.海顿、W.A.莫扎特均写有此类乐曲。19世纪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于诗意的抒情特性曲,类似无词歌,但内容较为深沉,常含有忧郁的情绪,始作者为爱尔兰作曲家J.菲尔德。
告别那无用的幽默和勇气, 我只需要忘记。 忘记那无用的哲思和忧郁, 我只想要安静。
是波兰音乐家肖邦1830—1831年创作的钢琴曲,是他献给玛丽。普列埃勒夫人的作品之一。
拉图型的人颇具诗人气质,在和异性相处的时候,总是把异性理想化,热衷于和对方进行精神交流,觉得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就像圣洁的彼岸那样甜美、纯洁。
肖邦的小夜曲意义具体表现什么仁内容?
第一段是非常温柔的抒情曲,它像是静夜中从远处飘来的歌声,这歌声带有几分伤感,仿佛是一个孤独少年在异乡思念着亲人。夜曲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是肖邦思念祖国引起来的,也是肖邦创作的感情基础。第二主题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曲调,构成一幅幻想的彩图。
但是,肖邦的早期创作中极其可贵的一点是:很早已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如d小调波兰舞曲(Op.71 Nrl)以及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r4,《小犹太》)等。
莫扎特写的是“小夜曲”(英文是Serenata),是室内乐,弦乐重奏。它起源于古时的男子在恋人的窗下唱的情歌,这和肖邦的夜曲不是一种体裁。还存在一种歌曲体裁的小夜曲,也有很多,舒伯特就写过一首有名的:“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古诺等人也写过。
肖邦,是一位浑身散发着浪漫气息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音乐优雅动人,如诗般优美,所以,肖邦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18世纪的夜曲,如意大利语notturno,是器乐合奏的小夜曲,海顿和莫扎特也有佳作。然而,19世纪的夜曲则更为深入人心,肖邦将它发展为一种深沉、富有情绪的抒情曲,他的21首夜曲如同艺术瑰宝,其中蕴含的情感丰富多样,既有沉思,又有激动,充分体现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
莫扎特创作过一种弦乐小夜曲,脱离了爱情音乐的范畴,表达更为广泛的情感世界,之后,德沃夏克和柴可夫斯基也都创作过相同类型的弦乐小夜曲,但这些作品都是普遍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和转述。
肖邦的夜曲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18世纪的夜曲常以意大利语notturno为名,是一种器乐合奏的小夜曲。J.海顿、W.A.莫扎特均写有此类乐曲。19世纪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于诗意的抒情特性曲,类似无词歌,但内容较为深沉,常含有忧郁的情绪,始作者为爱尔兰作曲家J.菲尔德。
降E大调夜曲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说夜曲的痕迹。
最佳版本是op9no2 肖邦小夜曲op9no2是最佳版本。作于1830年,应该是肖邦的夜曲集中大家最熟悉的的一首,肖邦的这个作品的风格很明显的有传统夜曲的痕迹。
肖邦的钢琴曲 你在网上,就打小夜曲三个字,可以搜到很多像样的歌的,里面当然还会有的jay的小夜曲的。也是很好听的。。
肖邦的Op.9 No.1(降B小调夜曲)是10级左右难度的曲子。《降b小调夜曲》(作品9之1)本曲作于1830-1831年间。作品9有三首夜曲,这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而作品9之1则是肖邦夜曲的“最初之最初”,其旋律优美,情绪极为丰富。甚缓板,6/4拍,三段形式。
肖邦夜曲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楼上的说法严重错误(详见下文)。肖邦和周杰伦并不是息息相关的两个事物。
肖邦最著名的作品有幻想即兴曲、革命练习曲、英雄波兰舞曲、军队波兰舞曲、降b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等等。肖邦的练习曲有着特殊的意义——肖邦是第一个正式地人为、主动地赋予练习曲以较强的艺术价值的作曲家,他的练习曲不仅是钢琴练习之用,也是欣赏佳品。肖邦最能反映波兰民族特色的作品是他的玛祖卡舞曲(有很多首)和波兰舞曲(又叫波罗涅兹舞曲,也有很多首)。肖邦的夜曲和圆舞曲由于很好理解,所以可能相对更大众化一点。
肖邦的夜曲绝不是肖邦的一首曲子,而是肖邦的这种体裁的众多作品。肖邦的全部夜曲组成了一个肖邦夜曲集,一般认为共有21首。周杰伦的《夜曲》的名称中的“夜曲”却不是体裁,而是歌名。也就是说,肖邦的那21首夜曲中每一首都没有名字,只不过体裁属于夜曲而已,但周杰伦的那首歌只是名字叫“夜曲”而已,体裁并不是夜曲,而是流行歌。
顺便纠正一下楼上另外一位所说的“《二十首练习曲》”,这是毫无根据的,肖邦一共作了27首练习曲,其中Op.10中有12首,Op.25中有12首,另外还有3首无作品号的练习曲称为“三首新练习曲”。楼上说的“《十八首波兰舞曲》”也不是很准确,肖邦的波兰舞曲在作品号上比较乱,所以一共多少首就不用细究了,仔细数的话也不是十八首。
肖邦创作的夜曲极其富有歌唱性,低声部以和声形式组成伴奏织体,高声部奏出优美抒情的主旋律。他的夜曲与向情人表示爱慕的小夜曲不同,多为作曲家在夜深人静时以音乐表达的内心独白。格调高雅,感情真挚,气氛宁静、安逸,一扫那种矫揉造作的贵族沙龙气息而富含浓郁的诗情画意。那月影花丛中的情侣幽会,夏夜里情人温存的怀抱,星星眨眼的妩媚,以及夜间的狂风暴雨拍打着门窗,夜幕中的冥想等等都折射出肖邦人生经历中的浪漫情怀。在他那优美的乐曲旋律中还会插入充满激情的、愤怒的爆发和悲剧性的片段。这种激越的爆发与宁静优雅的基调之间形成了令人惊怵的冲突性对比,将肖邦的浪漫、内向、孤高、优雅、恬淡、平和的天性和他那因国难家恨、世事纷扰、被迫离乡背井、亡命天涯的经历而产生的内心忧愤尽现无遗。他的创作在感情的充实、思想的丰富、织体形式的多样化、结构的扩展、音乐的多样性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在内容上,肖邦夜曲中的那种沉思、思念和忧伤的情绪逐步脱离了早期夜曲中感伤主义多愁善感情调的阴影,一方面融入了柔情似水的表白和对大自然中谜一般夜幕景色的描绘,借助优美动人的旋律呈现作曲家内心丰富而汹涌的感情,如诗一样得到了流露与倾泻;另一方面,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肖邦创作个性的进一步成熟,一种新的情感因素逐渐渗透和反映到他的夜曲创作中来,即一种戏剧性力量的悲愤和反抗的音调的出现,在他的音乐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使夜曲获得了更新的性质上的变化和发展。在这一点上,肖邦的夜曲充分表现出气势磅礴和滴滴入微的戏剧性、悲剧性矛盾;中突的叙述,艺术形象既有火一样的激情,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同时,在内心深处还含有复杂的惶恐不安和如歌如泣的表达,所有这些,都使得他的夜曲更加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前所未有的细腻情感刻画和雄伟壮阔的史诗性描写,无疑把夜曲推向了顶峰。
肖邦夜曲的创新音乐语言
在形式上,肖邦的夜曲在表现情感的音乐语言处理上更具特色。在他的大部分夜曲中,他选择了慢板的速度来表现情与景的交融。因为这样十分有利于表现舒展、悠长的旋律线条,能够充分展示音乐语言的回转起伏,使人听起来不禁产生出流连忘返的艺术效果,而在情感升华的乐段里,他不惜用急风暴雨般的快板和华彩乐段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让听者随他一起去感觉灵魂上的震颤。
在音乐的结构组织和技法上,肖邦舍弃了以往纯器乐表演中的难度技巧,为使作品情绪的需要来逐渐发展和推进结构和技巧。在旋律的创作方面,常用的手法是“加花变奏”,即在主旋律重复时常用装饰性经过句或华彩,有时用双音或和弦,也有时加进第二声部,这使得旋律线更加优美,也大大增强了流动感和歌唱性。他的装饰音很华丽,但并不妨碍基本旋律线的优美,而是对主要乐思的补充,并以快速灵活、激动奔放的音流,一直冲到钢琴的尽头,有些又重返起点,它们以大量极为丰富多彩的经过音群的形式出现,使得钢琴这件并不善于歌唱的乐器发出了迷人的歌声。在织体的形式上,肖邦很重视复调音乐,他敬仰巴赫,可在他的创作中,尤其在夜曲中并没有巴赫式的复调,只有主旋律和伴奏织体。在夜曲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远距离的伴奏织体,并巧妙地运用延音踏板使低音部相距甚远的和弦持续,使旋律和伴奏统一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片音云,
肖邦1830年创作的《降巨大调夜曲》(Op.9No.2)是他夜曲中最优秀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写这首乐曲时,肖邦年仅20岁,生活在波兰,《降E大调夜曲》以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景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主要的特点。另一特点是节奏上比较宽松、带有船歌似的荡漾感,加之独特的Rubato用法,使作品张弛适度,又不散乱。本曲音乐形象较为单一,没有戏剧性的冲突,是一首优美、明朗、乐观、充满诗意和春天气息的作品。在织体结构上,右手始终保持优美的带有装饰性的歌唱旋律,左手是船歌似的和声性的伴奏,像是一首寓意高雅、表情丰富的无词歌。全曲有三个主题素材以行板速度呈示的第一主题,犹如表情丰富的花腔女高音般的歌调,这一主题在整首乐曲中反复了三次,情绪连贯,但旋律的装饰性变化很大,具有较强的即兴色彩。在第二主题中则注重于速度的变化,接着再现的第一主题,其即兴特点增强整个乐句的装饰性变化,使旋律成为斩不断的情丝,诉说着内心的甜蜜和辛酸。前两个主题重复一遍后,出现了第三主题,形成临近结束的气氛,第三主题变化重复后,出现富于热情的华彩段落,最后,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肖邦的每一首夜曲都是一首抒情诗,但请别忘了这些夜曲并非只是一味抒情而已,肖邦的音乐中也是有英雄气概的,舒曼曾经称肖邦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就是此意。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肖邦的夜曲是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最重要的原因。肖邦的夜曲之所以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肖邦用其毕生的精力去创作和歌颂人类所普遍追求的爱和美感,他超越了自我这个小我,而达到一个大我的境界,肖邦用他那一颗纯洁的心灵为我们留下了艺术圣地,这个圣地是一个净化情感、升华灵魂的圣地。在这个圣地里,只有爱和对美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