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牛希济(记得绿罗裙是什么意思?)

柠檬花盛开 诗词赏析 17

生查子最好听的十首诗?

关于生查子最好听的十首诗有: 1.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出自五代牛希济的《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2.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唐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唐代: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译文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这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前面的两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xīn yuè qū rú méi , wèi yǒu tuán luán yì 。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hóng dòu bù kān kàn , mǎn yǎn xiāng sī lèi 。

记得绿罗裙是什么意思?

“记得绿罗裙”是一句古代名句,出自五代前蜀牛希济的《生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记得我穿的绿罗裙,那么你走到哪儿都会怜爱绿色的芳草。

出自唐代诗人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是后唐的陕西人,他的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创造了分别时那依依惜别的情感。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是一种临别时美丽的忧郁,词人文笔干净清澈,让人过目难忘。但这不是一位多么才华横溢的词人,这也不是一首多么脍炙人口的大作。

▼ 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解: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十字短句唯美带作者?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5.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姚宽《生查子》 6.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少。

上片以景烘情,下片以物喻情。东方破晓,夜雾将收,远山现出淡淡的身影,几点小星点缀空中,在这清冷的黎明时分,一对恋人执手分别。残月的余光映在脸庞,涟涟别泪显得晶莹似珠。

曹觅凤 / 《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 / 韩偓 / 唯有此宵魂梦里,殷勤见觅凤池头 曹新月 / 《生查子》 / 牛希济 / 新月曲如眉。

主要作品:《生查子》主要成就:五代词人,雍州节度副使 牛希济——雍州节度副使 牛希济[约公元九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陇西(今甘肃)人,牛峤之侄。生卒年均不详,约后梁太祖乾化中前后在世。仕蜀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同光三年(公元九二五年),蜀亡,降于后唐。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

是正确的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作者】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译文 注释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天高云淡,星星点点稀疏。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生查子》唐诗赏析

牛希济——《生查子》【年代】:唐 【作者】:牛希济——《生查子》 【内容】: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作者小传】: 牛希济(公元872?-?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史上最撩人的诗词情话,套路满满,甜到炸 11.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牛希济 〔五代〕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译文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

生查子,词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牛希济的生查子写了什么,他的生平如何?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作者牛希济(生卒年不详),陇西(今属甘肃)人,是词人牛峤的侄子。前蜀王衍时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前蜀亡时随王衍降后唐,为敦州节度副使。

秋叶相思有关诗句,例如:“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意思是: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17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代表作有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等词牌沿革 生查子,原唐教坊曲。

代表作有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等。词牌沿革 生查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朱希真词有“遥望楚云深”句,名“楚云深”。韩淲词有“山意入春晴,都是梅和柳”句,名“梅和柳”。

《生查子》原文赏析

导语:《生查子》此词含蓄而深远,耐人咀嚼。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生查子》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注释

①烟:此指春晨弥漫于山前的薄雾。

②残月:弯月。

③了:完结。

④芳草:代指女子。

赏析

这首词的题旨,就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可”( 江淹 《别赋》)之意,写情人伤别。不过,分手地点不在江滨,似在芳草连天的古道上。上片写别景,下片写别情,结句尤佳。

分别的序幕在破晓的景色中揭开: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露出鱼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刻也逼近了。词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了季节、时间、环境、恋人早起等内容,为伤别垫下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接下,文笔从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晓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脸上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照亮她的脸庞,映出一道道晶莹的泪痕,分外凄楚动人。一个脸部特写,以天边弯弯的残月衬托女子鹅月形的脸庞,将人物也摄进了春晓画面。真是写景胜手。“别泪”二字,点醒题旨,与上片其他内容相结合,隐含他们从夜里室内话别对泣,直到天明路边难舍难分的内容。故俞陛云先生认为:“上首(片)言清晓欲别,次第写来,与《片玉词》之‘泪花落枕红棉冷’词格相似。”(《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片由景入情。执手歧路,细细叮咛。别泪拭不干,别语嘱不尽,有情人送别,情深意长。“语已多,情未了。”纵说了千言万语,也难尽几多情意。花前月下的'欢快日子已成陈迹,此后是闺房孤灯、梧桐细雨,梦里相思,“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未了”,情难了。过片“将人人共有之情,和盘托出,是为善于言情。”(《栩庄漫记》)白描如口语,却高度概括,简约凝炼。时间消逝得那么快,分手的时刻终于来临。征马长嘶、催上行程,泪眼朦胧,牵袂依依。女子狠着心肠转身欲别,突然,“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里,词人借助芳草与罗裙同色的联想,生动地表现了女子临别时的复杂心理和眷恋情绪。女子看见萋萋遮满古道伸向远方的芳草,想到行人将离开自己而跋涉天涯,又想到自己将苦苦地思念他,又转想到他对自己的思念,猝而又担心他会不会忘了自己。芳草与自己身上的绿罗裙颜色相同,女子由这一联想生发开去:天涯处处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记得绿罗裙(自己),行遍天涯,爱情永远不变。“怜芳草”即恋女子也。南朝 江总 妻《赋庭草》云:“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咏裙、草同色。 杜甫 诗云:“名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说睹景思人。这两句词化用前人诗句而翻进一层,把许多层的心情意思揉合进去,显得更为出色。从女子回身再追补的这句话中,读者可窥到女子内心深层的秘密。女子祈愿的是两情久长,远游他乡的男子永不变心。意不明说,又非说不可,于是含蓄而婉转地指草指裙郑重叮咛了这么一句痴语。女子的情深如海,韧如蒲草,自在言外不喻之中。结尾二句,通过联想,将自然景色与心中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寄兴幽远,形象鲜明。这种联想,在古诗词中常见,如:见桃花而思人面,见春山而思眉黛,见彩云而思佳人,其好处在于能巧妙而形象地刻划出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牛希济 在五代词人中以“才思敏妙”(《十国春秋》)、“词笔清俊”、“尤善白描”(栩庄语)著称。此词含蓄而深远,耐人咀嚼。

标签: 牛希济 芳草 春山烟欲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