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钴鉧潭记(钴鉧潭记翻译)

韶华倾负 诗词赏析 18

唐宋八大家·钴鉧潭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记 【原文】钴鉧潭[140]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141]自南奔注,抵山石,屈[142]折东流。其颠委势峻[143],荡击益暴[144],啮其涯[145],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146],然后徐[147]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148]。

《钴姆潭记》柳宗元 (本人水平所限,谬误难免,请方家斧正。仅以此抛砖引玉)翻译如下:小潭的形状像熨斗,在西山的西面。潭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后,曲折向东流去。水的波头折曲且水势急峻,冲击很激烈,侵蚀钴姆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

意思是: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出处: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钴鉧潭记和小石潭记都出自于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

[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钴鉧潭记(gǔ mǔ) 《钴鉧潭记》唐代文学家柳宗一片散文, 《永州八记》的第二篇。

柳宗元游览钴鉧潭的见闻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唐代〕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本文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九篇山水游记的第二篇。文章中,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钴鉧潭清逸秀澈,幽静明丽的景色。

【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

钴鉧潭记原文及读音如下:原文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 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2.(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3.A “屈... 1.(1)侵蚀(2)多次。

钴鉧潭记翻译

原文:出自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究竟是什么让我愿意在此地安居,忘却故乡?答案无疑就是这钴鉧潭的魅力所在。柳宗元的《钴鉧潭记》并不直接详述潭本身,而是巧妙地通过描绘潭源和周围环境,展现其艺术价值。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冉水的奔腾和潭水的静谧,以及月下潭景的辽阔与深远,借此寓含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钴鉧潭记 》原文: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2自南奔注,抵山石,屈3折东流;其4颠委5势峻6,荡击7益暴8,啮9其涯10,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11,然后徐12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13。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永州期间所作的一组游记。这八篇游记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共同描绘了永州山水之美。以下便是《永州八记》中的八篇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后首次发现西山,宴游于其中,感怀人生,抒发内心情感。

四面竹树环合……乃记之而去”(不知道是不是啊,是我自己想的) 《小石潭记》与《钴鉧潭西小丘记》都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作品。

永州八记,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的杰出篇章,它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教科书上有时简称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续其燃盐他愿块王收额响》以及《小石城山记》等八篇作品。

柳宗元《永州八记》是哪八记?永州八记的景点现在还在吗?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首先谢谢邀请。 柳宗元:石涧记 【原文】 石渠之事既穷①,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②,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③,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作品,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钴鉧潭西小丘记》。

《永州八记》是指柳宗元在永州所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和《石涧记》八篇山水游记文章。《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诗歌鉴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诗歌鉴赏_侯卫东官场笔记在线阅读

作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住在城内东山法华寺。对河就是西山。柳宗元过河游览后写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西山,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北接黄茅岭,长亘数里起伏的山丘,即现今的娘子岭一带。《钴鉧潭记》《钴鉧潭记》写于游西山后几天。

《钴鉧潭记》中, 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部分教科书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钴鉧潭记翻译

一、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二、原文:出自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二、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标签: 钴鉧潭 永州 柳宗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