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的词有哪些?
李之仪词全集 水龙吟(中秋)晚来轻拂,游云尽卷,霁色寒相射。银潢半掩,秋毫欲数,分明不夜。玉琯传声,羽衣催舞,此欢难借。凛清辉,但觉圆光罩影,冰壶莹、真无价。闻道水精宫殿,惠炉薰、珠帘高挂。琼枝半倚,瑶觞更劝,莺娇燕姹。目断魂飞,翠萦红绕,空吟小砑。
照诗作《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2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诗作《丰乐亭游春·其三》 2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作品数不胜数,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
谢池春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 ① 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 ② 滋味,真个浓如酒。频移带眼 ③ ,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李之仪《谢池春》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代乐府民歌《上邪》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 《孔雀东南飞》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相爱容易相守难的诗句?
《谢池春》 【宋】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宋代·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谢池春·残寒销尽 宋代 : 李之仪 宋词精选 , 离别相思风清月莹,天然标韵,自是闺房之秀。情多无那不能禁,常是为、而今时候。绿云低拢,红潮微上,画幕梅寒初透。一般偏更恼人深,时更把、眉儿轻皱。
李之仪,字端叔,别号姑溪居士,出生于无棣(今属山东),是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足迹的人物。他于治平年间考中进士,起初担任万全县令,这段经历丰富了他的仕途生涯。他还有过军旅经历,曾参与西北战事,并且曾出使高丽,展现了其外交才能。
李之仪,字端叔,晚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公元1070年(北宋熙宁三年)进士。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官枢密院编修。徽宗立,提举河东常平,坐罪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终朝议大夫。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谢池春(李之仪,残寒消尽) 瑞龙吟(周邦彦,章台路) 风流子(周邦彦,新绿小池塘)兰陵王(周邦彦,柳阴直) 琐窗寒(周邦彦,暗柳啼鸦) 六丑(周邦彦,正单衣试酒)夜飞鹊(周邦彦,河桥送人处) 满庭芳(周邦彦,风老莺雏) 过秦楼(周邦彦,水浴清蟾) 宋词三百首花犯(周邦彦,粉墙低) 大酺(周邦彦,对宿烟收) 解语花(周邦彦。
“残寒销尽”的出处是哪里
“残寒销尽”出自宋代李之仪的《谢池春》。“残寒销尽”全诗 《谢池春》宋代 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谢池春》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谢池春·残寒销尽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李之仪xiè chí chūn cán hán xiāo jǐn谢池春·残寒销尽cán hán xiāo jǐn,shū yǔ guò,qīng míng hòu。huā jìng liǎn yú hóng,fēng zhǎo yíng xīn zhòu。rǔ yàn chuān tíng hù,fēi xù zhān jīn xiù。
关于爱情长相守诗句有: 1.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点绛唇·花信来时》 2.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7月挂霜林寒欲坠。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7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7袅袅城边的垂柳,青青路旁的柔桑。张仲素《春闺思》 7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7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关于知味的诗句
谢池春(李之仪)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款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凭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舟中李山人访宿(白居易) 日暮舟悄悄,烟生水沉沉。
关于爱情的十句诗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车遥遥篇》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李之仪《谢池春》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3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 清明 日宴梅道士房》 3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3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3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3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原文及翻译赏析
谢池春·残寒销尽原文: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谢池春·残寒销尽翻译及注释 翻译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著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注释 1谢池春:词牌名。2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3花径:花丛间的小径。4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5仍:连续。6着人:让人感觉。7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8恁:这样,如此。9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十分付:交托。
谢池春·残寒销尽鉴赏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有着落,有根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为过片处的「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着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具体,只好用酒来比喻,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那种「滋味」,从而把这个比较抽像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可以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了。这四句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对比较。冠以「为问」二字,表明这还只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决。「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老也就是天无情,不肯帮忙,于是「人未偶」,目前还处于离别相思的境地,实没有办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义。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
诗词作品: 谢池春·残寒销尽 诗词作者:【 宋代 】 李之仪 诗词归类: 【宋词精选】、【离别】、【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