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初二数学题,急!!!
等边三角行,思路,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周长为8.AB=2,是平分,因为可以证得BC与AD平行且相等,并且AE=EC,所以ADEC是菱形。
试讲题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勾股定理等 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初等几何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那么a² b²=c²,若a、b、c都是正整数,(a,b,c)叫做勾股数组。
由勾股定理得:BC= = , 在Rt△ABC中,∠B=90°,∠A=30°,BC= , ∴AC=2BC=2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BC的长,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
1让大人惧怕的初中算术题 答案:先大致画个路线图,可以发现这个人走的路线跟蜗牛壳差不多,最后的终点肯定是在起点的西南方向,那么可以用勾股定理算出这段路程。
c-b=1 b c=169 c=85 b=84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9,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折痕为EF,那
-AE²=AB²=9 所以BE-AE=(BE²-AE²)/(AE EB)=1 所以BE=5,AE=4,ED=BE=5 有对称性CF=AE=4 由F向DE作垂线,垂足为G 则DG=CF=4 FG=AB=3 GE=DE-DG=1 然后在直角三角形EFG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 EF长为√10 本题是 2008•。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AC=4,点D,E,F,G,H,I都在矩形KLMJ的边上。
=,AH=6或AH=-8(不合题意,舍去). 16.126或66解析:本题分两种情况. (1)如图(1),在锐角△ABC中,AB=13,AC=20,BC边上的高AD=12, 第16题答图(1) 在Rt△ABD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25,BD=5.在Rt△ACD中,AC=20,AD=12, 由勾股定理,得=256, CD=16,BC的长为BD DC=5 16=21。
选择题 在Rt△ABC中,∠C=90°,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下列结论中恒成立的是 ( ) A、2ab
勾股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的证明题有多种题型。
水库的蓄水量,水库平均水深是10m,三条边长分别是63m,30m.51m,水库蓄水
随便做一条边上的高 则高分其中一条边为两部分 我设底边为63垂足为P三个顶点为ABC 则设BP为X 故PC为63-X 有30的平方减63-X的平方等于 可算出X 高就为51的平方减X的平方的开根 底为63,高也知道。
因为4条直线是平行等距的 所以有AE=ED 所以S△ABE=1/4*a^2(AB*AE/2)同时S△ABE=1/2*BE*h(BE乘上BE上的高也就是h再除以2)另外还可以这么做 在BD两点作垂直于L的直线。
构造几何模型解题法。AB=a b=12,过A作AC⊥AB于A,AC=2,过B作BD⊥AB于B,BD=3,AP=a,BP=b,根据勾股定理,PC=√(4 a^2),PD=√(9 b^2),显然当C、P、D共线时,PC PD=CD最小,而这时CD=√(CE^2 DE^2)=13,即最小值为13。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 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偏一点的勾股定理题?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加起来等于斜边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加起来等于斜边的平方。
展品“勾股定理”由哪三套装置组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一种仪器。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有(6)个。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学校 姓名 得分 填空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和 统称为实数.方程 - =1的解为 .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伍分和贰分的硬币共100枚,值3元2角.若设伍分硬币有x枚,贰分硬币有y枚。
每个章节都分为多个小节,详细讲解了各个知识点,配有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1章 证明(二)- 第1节 你能证明它们吗?包含全等角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内容。- 第2节 直角三角形,涉及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带答案)人教版
(3) ;(4) 22.(1) ;(2) 不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无解 23.蜗牛神的速度是每小时6米,蚂蚁王的速度是每小时24米 24.1200米 25.先用勾股定理求出AC=2米,CE=1.5米,所以AE=0.5米 26.(1)m = 9000t ;(2)180 27.(1)B(3,3),k=9。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出x2,再利用立方根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x2=12 12=2, 则x2﹣10=2﹣10=﹣8, ﹣8的立方根为﹣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主要是数轴上无理数的作法,需熟练掌握. 9.已知一次函数y=2x a,y=﹣x b的图象都经过A(﹣2,0)。
复习题16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 反比例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7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8 第。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反之亦然。 5: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数学勾股定理的基础题目 出10道关于勾股定理的题
有一些图片没有下载下来,看下面链接
第一章《勾股定理》练习题
一、选择题(8×3′=24′)
1、在Rt△ABC中,∠C=90°,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下列结论中恒成立的是( ) A、2abc2 D、2ab≤c2
2、已知x、y为正数,且│x2-4│ (y2-3)2=0,如果以x、y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5 B、25 C、7 D、15
3、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12,另外两边之长为自然数,则满足要求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4、下列命题①如果a、b、c为一组勾股数,那么4a、4b、4c仍是勾股数;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3、4,那么斜边必是5;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12、25、21,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a、b、c,(a>b=c),那么a2∶b2∶c2=2∶1∶1.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2 b2 c2 338=10a 24b 26c,则此△为(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一腰上的高为6,则以底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40 B、80 C、40或360 D、80或360
7、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C上一点,且DA=DB=5,又△DAB的面积为10,那么DC的长是( )
A、4 B、3 C、5 D、4.5
8、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12×3′=36′)
9、在△ABC中,点D为BC的中点,BD=3,AD=4,AB=5,则AC=___________.
10、在△ABC中,AB=AC,BD⊥AC于D,若BD=3,DC=1,则AD=____________.
11、在△ABC中,AB=2k,AC=2k-1,BC=3,当k=__________时,∠C=90°.
1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8、x,则以x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
13、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2㎝,周长为3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
14、如图,正方形ABCD——A′B′C′D′的棱长为3,那么AC2=_______,A′C2=________.
15、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PA=1,PB=2,PC=3,则∠APB=_______.
16、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_____.
17、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图中画出①一个面积是2的直角三角形;②一个面积是2的正方形.
18、把一根长为10㎝的铁丝弯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如果要使三角形的面积是9㎝2,那么还要准备一根长为____的铁丝才能按要求把三角形做好.
19、将一根长为24㎝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高为12㎝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h㎝,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0、已知点P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AD边上一点,AP=1,BE⊥PC于E,则BE=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