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羞忍辱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包羞忍耻_成语解释【拼音】:bāo xiū rěn chǐ【释义】: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shèng bài bīng jiā shì bù qī ,bāo xiū rěn chǐ shì nán ér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jiāng dōng zǐ dì duō cái jùn ,juǎn tǔ chóng lái wèi kě zhī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卷土重来”意思是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重来出自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俊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当时的一个重要官职为“俊”,主要负责监督宫廷内外的事务。
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
《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1 1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带拼音版 dié tí wū jiāng tíng 叠题乌江亭 wáng ān shí 王安石 bǎi zhàn pí láo zhuàng shì āi , zhōng yuán yī bài shì nán hu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形容激发、勉励的成语
成语:奋发图强、积花、舞白手起家卷土重来晨钟暮鼓力争上游破釜沉舟勤能补拙人定胜天悬梁刺股人定胜天《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
题乌江亭古诗带拼音如下:题乌江亭 [ 唐 ]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tí wū jiāng tíng题乌江亭 shèng bài bīng jiā shì bù qī , bāo xiū rěn chǐ shì nán ér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题乌江亭这首诗的拼音如下:ti wu jiang ting,yuan di di shi chu huang chui,da dao yi kai xie zhi qing,jiang tou ying yu jiu zui。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题乌江亭 shèng bài bīng jiā shì bù qī , bāo xiū rěn chǐ shì nán ér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成语】: 包羞忍耻 【拼音】: bāo xiū rěn chǐ 【解释】: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出处】: 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梦想时光可以倒流,然后想做回新的自己用一个成语怎么表示?
是一个成语,拼音是juǎn tǔ chóng lái,多指遭到失败以后再组织力量,出自 唐·杜牧《题乌江亭》。解释 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多指遭到失败以后重新组织力量。本段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
乌江(汪遵)拼音版注音:bīng sàn gōng cán cuò hǔ wēi , dān qiāng pǐ mǎ tū chóng wéi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yīng xióng qù jìn xiū róng zài , kàn què jiāng dōng bù dé guī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题乌江亭古诗带拼音如下:shèng bài bīng jiā shì bù qī,bāo xiū rěn chǐ shì nán ér。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jiāng dōng zǐ dì duō cái jùn,juǎn tǔ chóng lái wèi kě zhī。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重来 拼音: juǎn tǔ chóng lái 解释: 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
晚年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大中六年,去世,时年五十。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题乌江亭古诗带拼音
题乌江亭古诗带拼音如下:
题乌江亭
[ 唐 ]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tí wū jiāng tíng题乌江亭
shèng bài bīng jiā shì bù qī , bāo xiū rěn chǐ shì nán ér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jiāng dōng zǐ dì duō cái jùn , juǎn tǔ chóng lái wèi kě zhī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出处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