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与薛涛的故事
元稹和唐代才女薛涛的爱情故事是中唐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故事之一,虽然这场爱情是无疾而终,但正因为没有结果,反而更有“余味”。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今。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
薛涛因为自己的文采、美貌得各届剑南节度使的力捧,声名远播,仰慕者众多,而元稹,也不赖,是一位大才子,诗作文章自然不在话下,并与当时的白居易为好友。
在薛涛42岁的时候,遇到了31岁的诗人元稹,两人迅速陷入了爱情之中。不过年龄的差距和薛涛乐籍出身的身份,最终还是让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公元832年,薛涛逝世。薛涛的故事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她与诗人元稹的爱情故事。公元809年,当时31岁的元稹出使东川,与薛涛所在的成都相距四百多里。
一曲《西厢记》中的主人公崔莺莺、张生追求爱情的故事,震动了中国人近七百余年。
薛涛和元稹是什么关系
薛涛与元稹曾经谈过一段恋爱,但是并没有在一起。具体如下:公元809年,当时31岁的元稹出使东川,与薛涛所在的成都相距四百多里。不过两人真正搭上线是一个叫严绥的人的撮合,在他的撮合下,薛涛离开成都来到了梓州与元稹见面。这一次的相约,薛涛在梓州整整待了三个月。
只不过这是薛涛的一厢情愿,可是自古才女多遇渣男,薛涛也不例外,而抛开元稹的才气和政治作为不讲,单论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他就能称得上是十足的渣男。我们就来透过薛涛的诗,来聊聊她和元稹的故事,31岁的渣男撩拨41岁的才女,这两人的姐弟恋,终成了遗憾。
薛涛与元稹的爱情故事始于职业性的接触,但在一次倾谈中,她发现自己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真爱。以往的她洁身自好,但对元稹,她毫不犹豫地献出了一切。她的情诗“池上双鸟”深情表白,将自己比作痴心女子,对爱情的渴望跃然纸上。
咦,这是我一篇文章的标题啊!是谁把它作为问题提出来,并且还出现在了我问答主页的“等我来答”栏目中?
元稹的爱情故事
薛涛,唐代女诗人,创“薛涛笺”。“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虽身为艺伎,却如此分晓进退斩断情丝。就是这样一位心底纯净、智慧冷静的蜀中一代才女,竟是被人生生说成品行不端。何其可悲。为薛涛,更为出此言者。我最为记忆深刻的是,薛涛与元稹的爱情故事。
薛涛和元稹的爱情故事是可叹的,元稹的多情从他的生平就可以看出,他家中有名门望族的妻子可以帮助他在官运上前进,而他还是到处沾花惹草伤了不少女子的心。
如果在唐代挑几个人写传记,元稹是一个很好的对象。 因为他的人生,简直太丰富、太让人羡慕了。 首先,他和白居易是基友。感情简直好得要命。
姐弟恋 元和四年三月,元稹授监察御史,出使东川。元稹早就听说过薛涛的才华了,这一次出差到西蜀,他就想办法认识薛涛,但总是没有机会。
古代中国发生了哪些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张生和崔莺莺是中国古代小说《西厢记》中的人物。
这段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鼎鼎大名的达官才子,一个是举世闻名的红尘佳人。虽然他们的恋情只持续了三个月,但也足以让后来人为之感叹。这二位的名字分别叫做元稹和薛涛。公元809年,风尘仆仆、踌躇满志的元稹出使剑南的川东。剑南,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四川。
在屏风外的卓文君听见了,被司马相如的风度与才情所折服。卓... 才子佳人们的爱情故事,更加浪漫。
《全唐诗》上有一段薛涛生于大历五年,末年已学智作诗,擅书法。八岁那年,父亲指着院子里的一棵梧桐说:“院子里是一棵古梧桐,缩成了云。”她“枝头迎南北鸟,叶子送风。”这后来变成了谵妄,父亲去世,她没有朋友,连词中的“枝叶”竟然是她化为尘土的写照。
薛涛与诗人元稹的爱情故事
唐代乐妓薛涛才情丰沛,艳丽动人,《全唐诗》上载有关于她的一段介绍:“(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游,流落蜀中,遂入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
薛涛大约生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及笄之年已辩慧知诗,兼擅书法。八九岁时,父亲手指庭院中一株梧桐起句:“庭院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她应口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此话后来变为谶语,待父亲病故,举目无亲,联句中的“枝叶”竟然成为她沦落风尘的写照。
因父去世,薛涛与母亲生活无靠,十分艰难,故她只得早早加入乐籍,成为官妓。唐代各地官府及军镇均设有乐官,官妓居于其中。她们专为官府服务,献艺侑觞,甚至私侍寝席。当时成都的最高地方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特别赏识薛涛,常命她来侍酒唱和,接应宾客,可能还成为私人秘书。韦皋还准备奏请朝廷任命薛涛为“校书郎”,虽未批准,但人们从此戏称她为“女校书”。
进士胡曾有赠薛涛诗说:“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薛涛承连帅宠爱,或相唱和,出入车舆,诗达四方。求见涛者甚众。白居易赠薛涛诗说:“若似划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西。”委婉中流露一种仰慕之情。
杜牧寄薛涛诗《白苹洲》写得更是直率:“山鸟飞红带,亭薇折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无多圭阻累,终不负烟霞。”
薛涛虽说终日出入豪门,吟诗交游,示人以快乐潇洒的形象,但她对迎来送往的诗妓生涯早已颇感厌倦。在38岁时,她终于遇到了一生中惟一真爱的人——诗人元稹,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他9岁能文,16岁明经及第,24岁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举制科对策第一,官拜左拾遗。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世称“元白”。当时薛涛在诗坛已有盛名,令元稹十分仰慕,只恨无缘一面。直到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监察御史,奉使按察两川,才有机会托人与薛涛相识。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同时坠入爱河。
薛涛虽为风尘女子,却一直洁身自好。而这次一切却不同了,与元稹见面的当天夜里,她就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心爱的人。第二天清早起来,还真情所致地做了一首“池上双鸟”诗: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奏响追求挚情的心曲。元稹也深为薛涛那绮丽的情意而沉醉,他留下的一首诗就记载了这样的情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
薛元两人往来一年有余,度过了一年如胶似漆的亲密时日,结下了一段真情。然而毕竟是萍水相逢,在元稹完成了蜀地的任务,返回京都时,两人不得不挥泪分手。元稹回到长安后,即托人捎来一首七律给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对薛涛的才情念念不忘,暗自称奇,同时也直抒相思心意,可见他对成都那一年的缠绵岁月还是颇寄真情的。
薛涛也在《赠远》诗中描绘分手后的情景:“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从诗中可推测出大约两人分手之际,元稹曾答应过了却公事之后,会再来成都与薛涛团聚。但世事难测,实际情形并不如约定的那样,令薛涛只有远望长安,掩袖悲叹。
此后关山难越,路途阻隔,元稹仕途坎坷,官无定所。十年间先是分管东台,出任浙西观察使,后召命返京,后又因事被贬为江陵府参军。不久,白居易亦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元稹披牵连,调任通州司马。
在如此频繁的调动之中,原本比薛涛年轻9岁的元稹,自然不能坚守爱情,加之唐代官吏与青楼女子交往并无禁令,元之移情别恋,也就在所难免。尽管分手之后,两人也还保持文墨往来,但在元稹一方,似乎只是应付,并非如当日之信誓旦旦了。
流年如水,把对情人的企盼渐渐从薛涛心头带走。12年后,薛涛知道不应该再继续等待,经历了这番冷热波折,薛涛绝望之余,悒郁寡欢,终身未嫁。昔日交际场上的风光逐渐随着花容月貌的流逝而流逝。已近暮年的薛涛索性在远郊筑起吟诗楼,自己穿戴起女道士的装束,隐居在楼中,远远离开了繁华如梦的交际场所,借诗遣怀,《全唐诗》上说,薛涛“暮年退居浣花溪,著女冠服”。薛涛常以律、绝两体写诗,因当时流传的笺纸篇幅过大,薛涛喜爱红色,遂创制深红小笺,时号“薛涛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