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绪《春怨》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余杭(今浙江杭州市人)。唐大中(847—859)年间校书郎顾陶编的《唐诗类选》收了他的这首诗,所以可以判断他的这首诗作于公元859年之前。金昌绪只留下这首诗,但是有了这首诗,他也就可以不朽了。
这才是此诗意义的真正所在。诗贵含蓄。此诗题为“春怨”,诗中却无一怨字,而是通过“打起黄莺儿”的细节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一气呵成,意脉贯通,采用倒叙手法,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尽曲折之妙,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人金昌绪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甚至连生卒年都不详,我们只知道他是余杭人,他的大名之所以能流传在世,只因为他流传下来一首诗,仅此一首,二十字,便已足够。
金昌绪 春怨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全词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愁”和“恨”之类,原是抽象无形得情意,为增强其可感性,词人往往用具体可感得事物作比喻,采用化实为虚得手法。
金日绪《春怨》
《春怨》的作者是唐代的金昌绪 春怨 / 伊州歌 朝代:唐代 作者:金昌绪 原文: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注释及译文 注释 ①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②妾:女子的自称。③莫:不。译文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唐代有不少诗人曾写过这个题材,如高适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张守珪击契丹事。令孤楚也写过一首五绝《闺人赠远》:“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这两诗的主旨与《春怨》并无二致。构思也颇为相似。
《春怨》:唐·刘方平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译文: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chūn yuàn 春怨 jīn chāng xù 金昌绪 dǎ qǐ huáng yīng ér 打起黄莺儿, mò jiāo zhī shàng tí 莫教枝上啼。
春怨古诗原文解释
春怨古诗原文解释: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古诗原文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整体赏析 《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春怨 金昌绪 系列:唐诗三百首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 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 译文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 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 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赏析 这是春闺望夫诗。
不是春怒,是春怨,是刘方平写的。 《春怨》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宫嫔失宠的幽怨。
千家诗五绝《金昌绪·春怨》诗词赏析 金昌绪〔一〕打起黄莺儿〔二〕,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三〕。〔一〕金昌绪:唐代诗人,今浙江杭州人,余不详,《全唐诗》存其诗一首。〔二〕打起:赶走。〔三〕辽西:辽河以西的地方,今辽宁省中西部,是诗中思妇思念者滞留之地。
春怨金昌绪翻译如下:翻译 纱窗之外,夕阳西下,黄昏渐渐来临。华丽宫室,一人独处,只见她满面挂着泪痕。寂寞幽深,庭院春天将尽,梨花满地,院门紧闭。春怨简介 《春怨》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首宫怨诗,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春愿古诗?
没有查询到春愿古诗的信息。我认为应该是春怨古诗。春怨古诗比较多,例如下面这几首: 春怨 刘方平〔唐代〕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那么,有没有按照这个标准优秀的诗歌呢?还是有不少的。 最著名的金昌绪的《春怨》: 春怨 / 伊州歌 唐 ·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与春天有关的诗词: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金昌绪《春怨》全文及赏析
《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写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独具特色。
《春怨》
作者: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解】:
1、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
【韵译】: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
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
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评析】:
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
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
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
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金昌绪《春怨》全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