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霄犹得梦依稀(李商隐春雨鉴赏赏析和解读)

柠檬花盛开 好词好句 25

李商隐春雨鉴赏赏析和解读

披雨而归,失望的意绪似乎又感到获得了某些慰藉,但无论如何,仍然忘不了她,脑海中始终抹不去她的形象:“远路应悲春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已是暮春时节了,百花凋零,细雨飘飘,远方的她大约也应是为春之将残而伤感吧?

译文 初春我身披白色便服躺在床上,眼前寥落的景象令我万分感伤。 你住过的红楼在雨中更加凄凉,我默然归去任珠帘在风中摆动。

颈联“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尾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也富于象征色彩。这种是给人的一种感觉,是种落寞。

解缙身矮善辩,擅联句,思维敏捷而性情率真。相传其幼时雨中摔倒,引得路人大笑,他随口作诗道:“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北方有“瑞雪兆丰年”之说,一是瑞雪为开春积累了足够的水分;二是瑞雪为地里的庄稼保温;三是一部分害虫将死于瑞雪。

带有木字旁的名言诗句?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观杭州柘枝 张祜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 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

《春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一首情诗。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

他是这样地茫然若失,所爱者的形影,始终在他的脑际萦回。“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像著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强烈的思念 ,促使他修下书札,侑以玉珰一双,作为寄书的信物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春雨》唐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注释】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云罗:云片如罗纹。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是什么意思?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强烈的思念 ,促使他修下书札,侑以玉珰一双,作为寄书的信物 。这是奉献给对方的一颗痛苦的心,但路途遥远 ,障碍重重,纵有信使,又如何传递呢?

④“远路应悲春晼晚。”此句意谓走上远路的人也会和自己一样悲惜春日的消逝。晼(wan)晚:日落光景。此处借以形容春天即将过去,春也可指人生的美好时光。⑤“残宵犹得梦依稀。”此句意谓在后半夜仿佛梦见所怀念的人。残宵:夜间剩余的一刻。依稀:仿佛,模糊貌。⑥“玉珰缄札何由达?

原文:《春雨》李商隐 〔唐代〕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翻译: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在远方的那人面对日暮春晚,也应触动悲愁吧。只有在残夜的短梦中,我才依稀可以见到她。

残宵犹得梦依稀,指的是什么?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晼晚”,形容黄昏时分暮色苍茫的景象。“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此联前一句是替对方设想,意思是:在远方的那人面对日暮春晚,也应触动悲愁吧。后一句是说:只有在残夜的短梦中,我才依稀可以见到她。相思刻骨,而至入梦。

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 隋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春雨》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减字木兰花 (作者: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原文_翻译及赏析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唐代·李商隐《春雨》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唐诗三百首 , 爱情写雨 译文及注释 韵译 新春,我穿着白袷衣怅然地卧床; 幽会的白门冷落了,我心中惘然。 隔着雨丝凝视红楼,我倍觉冷寂; 珠箔般雨滴飘打灯笼,独自归返。 你在远路,到春晚应更悲凄伤感? 只有残宵能梦中聚首,依稀空泛。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 只寄希望于万里长空,飞来鸿雁。

直译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新春时节,我穿着白袷衣,怅然地卧在床上;白门寂寞,令我心中万分感伤。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隔着濛濛细雨凝视著那座红楼,只觉得凄冷茫茫,我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缠绵的思绪,化做空泛的梦,在残宵的梦中依稀与你相见。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有玉珰一双作为信物,怎么样才可以送达;我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赏析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诗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究竟何以如此呢?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待 :“白门寥落意多违 。”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白门当指男女欢会之所。过去的欢会处,今日寂寞冷落,不再看见对方的踪影。与所爱者分离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结地怅卧的原因。怅卧中,他的思绪浮动,回味着最后一次访见对方的情景:“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仍然是对方住过的那座熟悉的红楼,但是他没有勇气走进去,甚至没有勇气再靠近它一点,只是隔着雨凝视著。往日在他的感觉里,是那样亲切温存的红楼,如今是那样地凄寒。在这红楼前,他究竟站了多久,也许连自己都不清楚。他发现周围的街巷灯火已经亮了,雨从亮着灯光的视窗前飘过,恍如一道道珠帘。在这珠帘的闪烁中,他才迷濛地沿着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独自走回来。

他是这样地茫然若失,所爱者的形影,始终在他的脑际萦回。“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像著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强烈的思念 ,促使他修下书札,侑以玉珰一双,作为寄书的信物 。这是奉献给对方的一颗痛苦的心,但路途遥远 ,障碍重重,纵有信使,又如何传递呢?“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且看窗外的天空,阴云万里,纵有一雁传书,又能穿过这罗网般的云天么?

以上是这首诗大致包含的意境。男主人公的处境、活动、心情,基本上是清楚的。读者所难于知道这种恋爱的具体对象和性质。据作品本身看,所爱的对方大约是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远离而去了。李商隐在他的组诗柳枝五首》序中便曾述及洛阳有一个女子属意于他,但不幸被“东诸候取去 ”,而铸成了遗憾事。《春雨》诗中推想对方“远路应悲春晼晚”,又感到当时的环境如“万里云罗 ”,可见这种恋爱或许也是与受到“东诸侯”之类权势者的阻离有关。不过,这终究只能是一种推测。

创作背景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