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什么深什么的成语?
意味深长 汉语拼音为 yì wèi shēn cháng,指的是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如:宋· 程颢、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意义深远: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程颢和程颐的读音是chéng hàochéng yí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颢,汉字,读音为hào。本义为白头人,又引申为白色。“颢”字主要有形容词和名词两种词性。作形容词的意思是(会意从景、从页)头白的样子;作名词的意思是天空。【程颢 chéng hào】:程颢(1032-1085) :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人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
程颢的读音:chéng hào,程颐的读音:chéng yí。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如果题目的意思是四字词语中任含一个“长”或者“意”,则有很多:出人意料、一心一意、吉祥如意、诗情画意………。
程颢程颐读音
程颢程颐拼音:[chéng hào chéng yí]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
程颢程颐的姓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念法。在晋阳方言区,程颢的姓发音类似于“矜”,而程颐的姓则类似于“启”。而在南京方言区,两个姓氏的发音都与汉字本身相近,分别为“chéng”和“yí”。现代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则为“chéng”和“yí”,与南京方言相同。
“程”是常见的,和“成功”的“成”是一样的读音,而程颢的“颢”和“浩然正气”的“浩”读音相同。程颢是北宋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是创始人之一。
北宋的“二程”即程颢和程颐 程颢(hào)程颐(yí)
释义 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生活着。[近]花天酒地。
濂洛 [ lián luò ] 北宋 理学的两个学派。“濂”指 濂溪 周敦颐 ;“洛”指 洛阳 程颢 、 程颐 。
游酢的读音?
游酢读音是yóu zuò;(得出结论) 游酢(1053年~1123年),建州建阳(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他自幼颖悟,过目成诵。
程颢(chén hào):“程颢”这个名字中的“程”字是舌部辅音加上韵母“eng”的拼音,发音为/chéng/,声调为第一声。紧随其后的“颢”字,音节结构为“皓”的音节结构(sǎo -> hào),发音为/hào/,声调为第四声。整个人名的读音为/chén hào/。
长: 深远【成语】: 意味深长【拼音】: yì wèi shēn cháng【解释】: 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
程颢的名字读作chéng hào,其中“程”是姓氏,“颢”是名字,读作hào,意为光明、广大。“程门立雪”是一个成语,源自于这两位哲学家的故事。
《大学》,是春秋末年思想家曾子于秦汉时期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程颐、程颢的资料
程颐(1033年—1107年10月5日),汉族,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释义 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生活着。[近]花天酒地。
意味深长白话释义:指的是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出处:《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yì wèi shēn cháng] 意味深长 意味深长,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yì wèi shēn cháng,指的是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谈虎色变、如坐针毡、动魄惊心、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谈虎色变 白话释义: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
程门立雪 [chéng mén lì xuě] 释 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出 处:《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典 故: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程颐、程颢的资料
程颐、程颢的资料 程颐 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他与其兄程颢共同创立了北宋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程颐在哲学、教育、政治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他强调理性思考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知方法,即通过探究事物的原理来培养道德品格。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程颢出生。程颢和弟弟程颐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珦的影响,以反对王安石新法著称。程颢资性过人,修养有道,和粹之气,盎然于面,门人、友人与之相交数十年都未尝看见他有急厉之色。
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二程十六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
程门立雪是一个关于杨时和游酢尊师重道的故事。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颖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程颢怎么读
程颢和程颐的读音是chéng hào、chéng yí。
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程颐从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人物成就
程颐一生成就颇多,他在理学方面的建树颇高。在北宋神宗时期,程颐就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与程颢开创了“洛学”,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使理学有了完整的形态。程颢、程颐两人的学说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学说的基本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出入。
两人学说的基础都是理或道,都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并且理先于世间万物出现;认为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都是由天理所定,违反秩序或违背道德都是违逆天理;与此同时,程颢程颐两人还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为善,在后天才有了善恶之分;他们还认为天道与人道应该相统一,也就是宇宙自然与社会之间相统一。
程颢读chéng hào。
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男,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
代表作品:
1、《遗书》(《河南程氏遗书》)25卷,系二程门人所记二程的语录,后由朱熹编定。
2、《外书》12卷,朱熹编定的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内容多系传闻杂记。
3、《文集》12卷,为二程的诗文,南宋张栻,朱熹等先后纂辑。
4、《经说》8卷,是程颐以义理疏解儒家经典的著作,包括《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8种。其中:《易》《孟子》《中庸》不一定是程颐手著。《粹言》2卷,是杨时根据二程语录撮要文饰而成,后又由张栻重新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