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这位杰出的清代人物,全名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出生于山西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他的名字源自一段趣事,因与同科考取者同名,朝廷特赐他以“廷”字,从此他被称为陈廷敬。
陈廷敬的学生有康熙皇上。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
陈廷敬,顺治十五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曾经教导康熙帝。康熙十四年,擢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郎,历任左都御史、工户二部尚书。
大清相国陈廷敬之所以能够善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忠诚正直:陈廷敬秉承中国正统儒家文化,为官讲究忠义、仁爱、清廉。
陈廷敬是状元吗?
陈廷敬,本名陈敬,字子端,山西泽州府阳城县人。陈廷敬家族在阳城是望族,陈廷敬的六世祖、五世祖都曾做过明朝的地方官。
陈廷敬出生于福建福州,自幼温习经史,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文史哲学。他以才学过人而闻名于当时,被誉为当代学者中的翘楚。曾任职于南京太学讲官,后来被推荐为康熙帝的私人教师。陈廷敬在教育和教导康熙帝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传授康熙帝文化知识,还培养了他的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才干。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又号午亭,是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生于1639年,卒于1712年。1658年,他考取进士,随后被选为庶吉士。原名为敬,因与同科考生同名,故被朝廷赐名“廷”字,从而改为廷敬。
结局是被赦免了。 《一代名相陈廷敬》陈廷敬的女儿素梅最后被赦免了。
《一代名相陈廷敬》这部电视剧,就不得不说陈廷敬这个历史人物,他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卒于康熙五十一年,一生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有很多成就。
陈廷敬家境简介人品如何
陈廷敬,这位清代杰出的官员,出生于1639年,是山西晋城市阳城县的名人。他的学术生涯和政绩都十分显著。顺治十五年,陈廷敬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后因名字与他人重复,被赐以“廷”字,改名为廷敬。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
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康熙帝的老师。
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是清朝时期的重要官员和文人,其生平与文学创作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基本背景 陈廷敬,字子遐,号逸存,生于康熙年间。他是山西省阳城人,家族世代为官,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陈廷敬 陈廷敬是清朝著名官员,曾经当过皇帝的老师,是《康熙字典》的主编,代表作有《午亭文编》《河上集》等,其中《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
陈廷敬故居人物简介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出生于1639年,逝于1712年,是清代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的杰出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年),他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原名敬,因同科有同名者,故被朝廷赐以“廷”字,成为陈廷敬。
陈廷敬,生于清顺治十六年(1639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年自号午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杰出人物。他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顺治十五年(1658年)时,陈廷敬中了进士,后被改任为庶吉士。
陈廷敬,本名子端,本名闫硕,晚名吴婷,崇祯十二年生于泽州首府阳城。清顺治十五年,陈廷敬参加科举考试,顺利通过进士考试,后被选为庶吉士。其实陈廷敬一开始就叫陈静,但那年考试的时候,还有一个考生叫陈静,顺天通州人,也参加了中考。
陈廷敬更厉害。 陈廷敬是内阁大学士,一品大员。于成龙是直隶总督,从一品。所以陈廷敬更厉害。
陈廷敬为官清廉,曾对他的家人说,有行为不端的,或者是行贿赂之事的,都不要放进。同时他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那陈廷敬家世如何?他有哪些后人呢?
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皇城相府
因为他的后人已经迁居到四川了。陈廷敬故居本在山西省,他的后人移居至四川省。陈廷敬,字子瑞,号说岩,是山西省泽州府阳城县皇城村人,出生于明朱由检十二年(1638)。陈廷敬自幼便聪慧好学,颇爱研读文章,长大之后更是凭借着过人的才学成功通过科举走上了他的仕途。而在陈廷敬考中进士时还发生了一件对他有着重大意义的事情,本来陈廷敬原名本为陈敬,但因为殿试列榜时,还有另外一个顺天府的进士也叫陈敬,顺治皇帝就给泽州府的陈敬赐了一个“廷”字,以示分别,也由此看出当时陈廷敬得到皇帝的赏识之深,而这个“廷”字也让陈廷敬如插上了翅膀普通,青云直上、鹏程万里,一生中共升迁28次。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成为了国家5A级景区,其建造的金碧辉煌、宏伟壮观以及标志性建造河山楼的雄伟险峻都拥有着极高的建造艺术美学价值,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造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至今,在山西皇城相府中依然保留着许多与陈廷敬相关的故事和遗迹。
我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几乎走遍了三晋大地,游览过很多山西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唯独没有到过晋城的皇城相府。对于皇城相府我早有耳闻,前几年在北京的地铁站内到处都是有关皇城相府的宣传广告,我也知道皇城相府是清康熙皇帝的老师,是一代名相陈廷敬的老家。
况且晋城距河南焦作很近,从焦作翻过太行山就到了晋城,我前些年几乎每年都去焦作,几次想从焦作去游览皇城相府,可都因故未成行。鄂西游结束后,从襄阳又回到焦作,在四妹五妹家休息了两天后,我和仙荣又上路了。首先选择到山西晋城的皇城相府去看看。
11月9日上午,告别了妹妹和妹夫们,启程前往晋城。焦作到皇城相府全程高速,要经过晋新、晋焦、晋阳三条高速,穿过太行山脉。
出豫入晋的高速公路车流量大,穿越多座长大隧道,很多路段限速60公里,100公里的路程跑了近2个小时。上午10点半我们来到达了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简介
皇城相府是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曾辅佑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皇城相府地处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占地约10万余平方米,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建于明崇祯年间,外城建于清康熙年间,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房楼叠院,错落有致;是集官宦府邸、文人故居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古城堡建筑群,是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明清两代,陈氏家族涌现出41位监贡生,19位举人,为官者38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康熙皇帝曾高度赞誉陈廷敬“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并为其家族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
皇城相府是一处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分别建于明、清两个朝代,占地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有16座大型院落,以及640间各种房屋。内城和外城的城墙总长780余米,平均高度在12米左右,宽度约2.5米至3米。
我们从城楼中间高悬康熙大帝亲笔题写的“午亭山村”的御书楼入相府正门,走进皇城相府。
首先看到正门北边立着一尊“陈廷敬故居”的石碑,正前方有一大一小两座石牌坊。大牌坊正上方镌刻“冢宰总宪”四个大字,石牌坊两边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皇帝的恩赐。
大字下面详细记载着陈廷敬的同门八兄弟及其三个儿子所授官职。陈家以“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美誉名扬三晋,朝野皆知。小石牌坊上方镌刻的是“圣旨”。
我们从外城开始游览,外城建筑群以冢宰第为中心,主要建筑及各种院落均坐北朝南。先沿外城东侧入相府、点翰堂、东书院、餐饮部、内府等依次由南向北参观,后转到外城西侧参观小姐院后到西花园,沿西花园假山盘旋石磴,拾级而上直达西城墙的望河亭。
站在外城的西城墙上,我看到皇城东边背依樊山,西临樊溪,对面有西山岭作自然照壁,山环水绕,形局完整,以山为主,坐实朝空,藏风聚气,栉比鳞次,好一座气势恢宏的城堡。
沿着西城墙向北走到西北角楼,向西北望去,只见西山岭上建在半山腰中一处掩映在绿荫丛中的红墙碧瓦的道教宫观建筑群,那是西山院。
从角楼向北转来到北城墙,北城墙是外城与内城一线相连,但内城的城墙又向北突岀。沿城墙转4个直角弯,渐行渐高,来到东北角楼春秋阁,亦称“关帝阁”,内供关帝夜读《春秋》塑像,故称春秋阁。这里是皇城相府城墙的制高点。
再转到内城的东城墙,过两个堞楼,到达东南角楼,因楼内供文昌帝君塑像而称“文昌阁”,与春秋阁等高。沿内城南城墙向西走,渐行渐低。
我们一直向西走,经过内城西城墙也就是外城的东城墙时未向北行,而直达外城正门“中道庄”城门楼,继续沿外城西城墙向北走到望河亭,又沿西花园假山石磴下城墙入外城。
沿着皇城相府四周城墙走了一圈,气势恢宏的古城尽收眼底。皇城相府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内城外城遥相呼应,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下城墙后,沿西侧经管家院岀外城,又从内城正门进入内城,内城的院落都是坐东朝西。先到陈氏宗祠、御史府等院落参观,走过回廊到达山河楼,从山河楼出内城,来到凝晖堂参观了陈廷敬展览馆。
皇城相府:官邸气势宏伟,宅院鳞次栉比;两城合二为一,城堡古朴神秘;山村精致秀丽,古建天人合一;中国巨族大宅,传世精品豪气。
参观游览皇城相府用手机拍摄了很多照片,挑选出一些景点的做简要介绍。
两座石牌坊,陈氏功名扬。
站在城墙上拍的石牌坊
“中道庄"门洞
大学士府
一代名臣陈廷敬坐像
千古一帝康熙画像
康熙为陈廷敬府邸御题匾赐
我查了一下,康熙皇帝赐陈廷敬父子诗21首,碑文3篇。
陈廷敬与康熙大帝:一长一少、一师一徒、一汉一满、一臣一君,分别以一代名臣和千古一帝载入史册,传诸后世。
长廓深深,门楼层层。
精美的砖雕
漂亮的木雕
小姐院
崇兴阁
西花园
东花园
东北角楼——春秋阁
文峰塔
站在北墙放眼望,
座座庭院露半空。
阳光照耀山河楼,
远塔耸立入镜中。
身临东城墙,远眺西山岭。
一角现皇城,五棱镜中景。
道观建筑群——西山院
东城墙上两堞楼,城墙下面藏兵洞。
依山就势,高下叠置。
文昌阁供文曲神,
文峰塔威立樊峰。
高墙深院自可居,错落有致巧布局。
陈氏宗祠: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词林。
买本《康熙字典》,研习繁体文字。
山河楼:三间见方,面阔11.3米,进深8米,高33.3米,共7层,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防御工事。可屯兵,可藏民,可对敌进攻而敌不可入内。
留影皇城相府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游览结束了,走出皇城相府,有很多感触。
我游览过山西的许多大院,如灵石的王家大院、平遥古城的很多商号宅院等,这些大院古宅都显示了晋商或官宦的富足和奢华,虽然各有千秋,但从知名度和气势上是无法与皇城相府相比的。
看了皇城相府,我想到了曾去过两次的北京恭王府,觉得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并保护最好,级别最高的两处与皇家有关联且位极一品的官员府邸。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第”,是乾隆王朝时期重臣,是在乾隆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绅的府邸。
和绅靠阿谀奉承、百般讨好乾隆,博得皇帝的欢心,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和绅大权独揽,利欲熏心,聚敛钱财,利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黄金白银,建造了一座占尽北京城风水宝地的官府豪宅。
结果乾隆一死,风水宝地也没给和绅带来荫庇,和绅被嘉庆皇帝下旨革职下狱,被赐自尽,弄了个京城最气派的宅子,成了王爷们的乐园。和绅成了贪赃枉法的反面教员而遗臭万年。
而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是乾隆爷爷的康熙王朝的帝师和重臣,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和爱戴。陈廷敬为官清正廉明,崇尚剑朴,奉公守法,严格律己,以高尚宽容且从严治吏而名著当时,誉传后世。
他病死在相位上,康熙皇帝亲制“一挽三祭文”,成为“主知清德,帝谓完人”的封建高官典范。皇城相府保留下来了,使后人既可欣赏到明清时期宏伟的建筑,又可学习陈氏家族的优秀品格和家风。
制作:侯忠(逸翁)
责编:毛 秘《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