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那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人们都来欣赏和采摘,所以在树下就形成了一条小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为教子醒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源《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饮水思源 yǐn shuǐ sī yuán [解释] 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来源] 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下句
出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句:春风无语,山悄披绿。出句尾字是平声适宜做下联。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对联: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圣贤无匹 时常悟道;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如下:《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下一句是什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下一句是: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 尊重和敬仰。
桃李不言。全文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翻译: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百足虫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下一句是: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关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如下: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义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在句子中可充当作分句;含褒义;亦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下一句是什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论》
原文:“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释义: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
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
扩展资料:
这段话是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飞将军李广的高度褒扬,李广有着高超的御敌本领和高贵的人格。王昌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是对李广的赞美之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评定人才也一直把德放在第一位,从李广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在当今社会已经失落的东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才是做人之根本,唯有如此,才可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人,就要严于律已、力求实际、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样,人们自然会欢迎他,尊崇他。
造句: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不必过于急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