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
【古文赏析】子鱼论战《左传》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①。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zhen)而后击之②,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
子鱼论战原文及注释如下: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1)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4)成列,楚人未既济(5)。司马(6)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及: 趁着 意思是:趁着他们没有完全渡河 出处 春秋.左丘明《子鱼论战》 作品原文(节选) 子鱼论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
作者: 子鱼论战(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①。”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②。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在《子鱼论战》中,子鱼是怎样批驳宋襄公
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
子鱼论战 [作者] 左丘明 [朝代] 先秦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2007中考语文盘点---文言文篇 (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共13分)(镇江卷)[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虽时的意思?
“虽时”在现代汉语中极少单独出现,只在古文中使用,为“虽然时常”之意。如: 1. 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王羲之《十七帖》。
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2. 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3. 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4. 既:已经。5. 济:渡过。6.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7.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天赞我也"的赞是什么意思啊 这里,赞的意思是:助。 这是古文“子鱼论战”中的一句。 原文为: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作者: 子鱼论战(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①。”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67]。”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68],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69],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如下: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如下: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
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司马公孙固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
全国人都归罪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
子鱼说:“君王不懂得作战。强敌的军队,在险隘的地方不能成列,这是上天赞助我们;阻敌于险地而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而且现在我们面对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到了很大年纪,俘获了就夺取过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使军队明白国耻,教会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人。伤势还未到死的程度,怎么不再伤害他们?”
“要是舍不得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就应当根本不要伤害他们;要是怜惜他们当中头发花白的人,就应当向敌人投降。军队在有利时加以使用,钟鼓用声音来调节士气。时机有利而使用军队,阻敌于险地是可以的。鼓声宏大以鼓舞土气,鸣鼓进攻未成列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作者简介
左丘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