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南书院旧址在哪里?城南书院是谁创办的?
长沙城南妙高峰,面临湘江,风光十分秀丽。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张浚、张栻 父子创建城南书院于此,与岳麓书院隔江面对。
绍兴二年,张浚被授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同年九月,南宋任命王似为川陜宣抚处置副使;十二月,又加任命卢法原为宣抚处置副使,引起张浚的不满。张浚被罢宣抚处置使,仍任知枢密事。绍兴三年五月,诏令张浚回朝。绍兴四年三月,在台谏的攻击下,张浚罢知枢密院事,以提举洞霄宫、福州居住。
zhangjun,zhangjun 俊jun 俊,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读作jùn,此字始见于小篆 ,形声。从人,隽声。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正月,金军南犯已迫在眉睫,宋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准备的同时,也放宽了对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同年十月,在宋金战争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又起用张浚任判潭州,十一月又改为判建康府,当他十二月下旬到任时,“采石之战”已结束,金帝完颜亮已被部下杀死,两淮金军也开始退兵。
特别是富平之战,战前有很多的官员都反对,张浚却一意孤行,集陕西诸路四十万人马,与敌决战,激战只半日,诸军皆溃,致使关陕全失。
应朝廷所需被启用的忠义老将张浚与史浩无个人恩怨
高宗视师建康,道毗陵时,叶颙赐对舟次,因言:“恢复莫先于将相,故相张浚久谪无恙仆散忠义简介,是天留以相陛下也。” 孝宗时,史浩主守、张浚主张收复两淮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高宗返回临安,立建王为皇太子,史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五月,下诏宣布决定禅位,正式立赵玮为皇太子,改名赵眘。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南宋名臣、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张浚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
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历史上有韩世忠、刘光世、张浚三位将军,与忠于国家的岳飞将军齐名。其中,张浚最终与秦桧勾结,是岳飞之死的帮凶。这是怎么发生的?而且,这个张俊之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他善战,而是因为他举办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盛大的宴会!当然,他在战争中特别勇敢。
张浚是否也是主抗金,为什么也跪在岳飞墓前?
从,所以参与了岳飞冤案。... 张俊也是主战派,抗金名将。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但是。人都有复杂性,一方面张俊压制不住投降派,并且深知宋高宗本意。
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
他们不一样,昭宗一手烂牌,而且是明牌还叫了地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简介:张浚,南宋著名学者,凤翔府人。他出身贫寒,从小就能熟练地拉弓骑马。十六岁入列为三阳弓箭手,招纳南蛮,攻西夏,守金兵。他立下战功,授予武医,死后成为国王的追随者。贪婪谄媚的张浚也贪得无厌,是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与徐进议和。张俊豪迎合圣旨,颇得宋高宗欢心。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l)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
张浚简介, 关于张浚的故事,张浚哪里人?,张浚有多厉害?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孝宗即位后,除枢密使。隆兴元年(1163年),封魏国公,督师北伐,初战告捷,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后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张浚简介,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隆兴二年(1164年)病卒,葬宁乡,赠太保,后加赠太师。乾道五年(1169年)谥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近人辑有《张魏公集》。
后代地位
宋代
宋理宗时,以张浚、赵鼎为宰相典范,并将张浚列为宋朝昭勋阁二十四人之一,图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宋理宗时期著名政治家,理学大师魏了翁为纪念张浚、张栻,修建紫岩书院,并为之作赞。南宋淳熙年间,在张浚、故乡四川绵竹始建进德堂,祭祀张浚。南宋后期,朝廷在汉中建“张浚祠”以纪念张浚。
元代
元朝时,为追念张浚,光禄大夫赵世延捐俸在张浚故乡绵竹修建书院,因张浚自号紫岩先生,竣工后朝廷就下诏赐名为“紫岩书院”。延祜五年(1318年),元名相张养浩所作《敕赐成都紫岩书院记》有载。
明代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便有张浚,并将他的事迹载入《永乐大典》国朝忠传。明英宗时,下旨免张浚后裔差役。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下诏修复张浚父子坟墓,敕建“张浚祠”,并下旨建“南轩书院”,御书匾额,命其墓地为“官山”。将宁乡张浚、张栻父子祠墓及绵竹大柏林张浚父张咸墓两处纳入国家祀典;由首辅杨廷和撰写了重修张浚祠堂记。
清代
清顺治时,张浚等四十一位历代功臣从祀帝王庙。清乾隆十一年(1746),巡抚追捕锡绂于都司衙门旧房,恢复城南书院。嘉庆二十五年,巡抚左杏庄在妙高峰故地复建,并在峰上建“南轩夫子祠”,前为文星阁,道光御书“丽泽风长”匾额。同治八年重建了张浚张南轩墓,并下诏书:“大小文武官员至此止步下车”参拜。清朝政府还优待张浚后人,免除张浚后人的一切差徭杂役。
清朝时,汉州(今四川广汉)建有“三贤堂”,主祀杨绘、宇文之邵、张浚。
轶事典故
张贤良梦
宋·岳珂《桯史》:张贤良君悦,咸家蜀绵竹,世以积德闻。绍圣初,再试制科,宰相章惇览其策,以所对不以元祐为非,大怒,虽得签书剑西判官以去,而科目自是废矣。仕既不甚达,益笃意植媺貤庆,以遗后人。尝一日昼寝,梦神人自天降,告之曰:“天命尔子名德作宰相。”惊而寤,未几而魏公生。时魏公之兄已名滉,君悦不欲更所从,乃字魏公曰德远。出入将相,垂四十年,忠义勋名,为中兴第一,天固有以启之者欤!
魏公遇刺
苗傅、刘正彦曾雇人刺杀张浚。张浚在秀州时,警备甚严,曾经夜里有客至前,出一纸怀中说:“此苗傅、刘正彦募贼公赏格也。”张浚问那你想怎么办?客曰:“仆河北人,粗读书,知逆顺,岂以身为贼用?特见为备不严,恐有后来者耳。”张浚下执这名仗义刺客的手,问其姓名,但不告而去。
镇定处事
相传张浚得罪了秦桧以后,被贬到零陵,随身只带了几箱子旧物。桧党诬告说那里面都是张浚和蜀地旧部往来策划谋反的书信,以为抄家缴来至少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些不利于张浚的私物。宋高宗派人去抄来,在朝堂上打开却只看到一些书籍,虽然也有书信,但里面都是忧国爱君的话。此外就是破旧衣服,宋高宗大出意外,非常感动,说:没想到张浚竟然一贫如此。于是派使者追赶去送他三百两金。桧党又对外宣称说是去赐张浚死,指望张浚会有错误的反应,自杀或者反叛。消息传到零陵,张浚的左右哭之张浚简介,张浚说:“我的罪过固然当死,如果象外面传的那样,死了来向国家谢罪也没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哭呢?”张浚又问使者是谁,说是殿帅杨存中(即杨沂中)的儿子。张浚说:“我不须死了,存中是我的故部。如果朝廷要赐我死,必然另派他人。”不久使者到了,宣读了皇帝的圣旨,张浚得三百两赏金。
相关纪念
故居
张浚故居,是为张浚贬谪永州时宋绍兴七年(1137年)而建。现存建筑民间传说为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8年)张浚后裔张皇后重建,时称文昌阁。后族人张勉重修,更名为“勉园”其为木质结构,硬山顶建筑。水井系张浚开凿,后人张勉学刻“紫岩仙井”于天启六年。
张浚故居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文星街38号,故居里有永州市人民政府立的碑刻。在故居门前,张浚亲手开凿的“紫岩仙井”,至今仍然在供附近百姓取水饮用、浇灌。
墓葬
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张浚张栻墓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各级政府、社会贤达和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的努力下,张栻墓(含张浚墓)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雕塑
德阳市《名人园》滨河公园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市内,峨眉山北路沿河景观公园走廊地带(滨河景观东大桥至黄河大桥沿线段,运用多种雕塑艺术形式表现了德阳市历史上的众多历史名人。德阳《名人园》设计者为四川著名雕塑艺术家——罗平(二级美术师,德阳石刻艺术墙《中华魂》设计者)独立设计完成。
为纪念德阳历史文化名人张浚、张拭两父子,公园内为其树立了一座单体雕塑。
纪念馆
在张浚故乡绵竹中学建有张浚塑像和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在张浚父亲张咸墓所在地的柏林公园建有张浚张栻纪念馆,永作纪念。